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3篇
综合类   9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作者对基生鳞毛蕨Dryopteris basisora H.Christ及其混淆种类进行分类订正研究.承认基生鳞毛蕨D.basisora H.Christ、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H.Christ) C.Chr.和脉纹鳞毛蕨D.lachoongensis (Beddome) B.K.Nayar S.Kaur为独立的种,将D.pseudovaria (H.Christ) C.Chr.作为硕果鳞毛蕨D.fructuosa (H.Christ) C.Chr.的异名处理.文中附有这3个物种的分类检索表、分类特征照片、文献引证和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72.
Ad Hoc网络具有自组织和动态拓扑的特性,因此可采用动态优先轮询策略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该文对Ad Hoc网络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数据链路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通过运用动态优先轮询策略访问网络中各节点,解决了网络链路中资源竞争和分配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及系统的稳定性.该系统利用FPGA的可重构性和灵活性,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进行设计,使用Quartus Ⅱ 8.0进行综合和布线,最终以Altera公司的EP2C35F672C6芯片为下载目标进行测试,整个硬件设计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好.可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领域.  相似文献   
73.
GC-MS 法分析姜属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紫色姜、黄斑姜、圆瓣姜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建立了同时蒸馏萃取 GC-MS 法对这3种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挥发性成分的差异.从3种植物的茎叶中共分离鉴定了139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及其含氧衍生物,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有显著差异.3种姜属植物茎叶的挥发性成分非常丰富,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芳香性或药理药效活性,在香精香料或医疗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城市燃气负荷与城市工业发展,城市人口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传统的城市燃气负荷GM(1,1)预测模型仅与历史数据有关,预测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燃气负荷在未来的变化趋势。应用灰色GM(1,N)模型,将工业产值和城市人口两个因子引入燃气负荷预测模型,建立一个一阶3个变量的灰色GM(1,3)模型,进行预测。实例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城市燃气负荷,而且该模型考虑了影响燃气负荷的主要因素,使得预测模型和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75.
滇东一次局地特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和地闪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雷电定位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FY-2E卫星红外资料对2010年6月25-26日发生在马龙的一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层冷空气和低层暖湿气流在滇中以东地区交汇,形成明显的辐合是本次局地特大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多普勒雷达上表现为2条带状回波合并加强,后部小单体快速东移合并入同一地点,在马龙上空形成明显的"列车效应",中尺度低空急流和逆风区的出现使得抬升辐合运动加强,触发了马龙上空对流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产生了特大暴雨.卫星云图上,多个MCS合并为中-β尺度对流云团再发展为中-β尺度对流云带,产生强降水的过程始终保持较大面积的低于-60℃的冷中心,冷中心长时间在马龙上空维持.暴雨过程伴随着频繁的地闪活动,地闪密集地出现在单体回波合并后的强回波区域、对应着径向速度≤10 m/s的辐合区和逆风区后部及≥15 km的回波顶高位置,TBB和地闪的峰值超前于强降水1~2 h.  相似文献   
76.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对蓝藻在超临界乙醇中的液化进行研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等对蓝藻液化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反应温度270℃,反应时间40 min,蓝藻原料质量与乙醇体积比为1 g/15mL时,其液化转化率可达86.6%.采用模型法对蓝藻在超临界乙醇中液化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动力学计算表明,该液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0.793 kJ/mol,频率因子为3 437.16.  相似文献   
77.
 运用内模原理研究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扰动抑制问题.首先根据扰动的动态特性构造内模系统,将最优扰动抑制问题转化为等价的最优调节问题.然后通过构造降维状态观测器重构输出反馈中测量不到的部分状态变量;通过求解一组矩阵微分方程或矩阵方程得到次优控制律,利用控制律中的内模补偿项与外部扰动进行对消.最后采用海洋平台简化模型作仿真示例,将所设计的扰动抑制控制器与前馈反馈最优扰动抑制控制器作比较,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实现无静差的扰动抑制.  相似文献   
78.
 针对蜂窝网精度不高及GPS在复杂环境下存在信息不足等各不可抗的缺陷,采用基于GPS和蜂窝网相结合的混合定位方法,来改善定位的可用性,和提高定位精度.针对影响GPS/蜂窝组合定位系统精度的主要因素NLOS传播,采用二次散射体模型抑制NLOS传播影响,其思路在于将散射体作为虚拟基站,抑制蜂窝的NLOS误差,辅助GPS定位,并改善精度因子(DOP),把NLOS误差转化为确定性的模型因素,因此定位精度主要取决于定位参数的测量精度,和非直达波引起的参数偏差无关,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复杂环境下GPS/蜂窝混合定位精度.通过在静止、运动、ROS模型、高斯噪声传播环境下的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9.
 设{Xn,n≥1}为存在样本缺失的标准化强相依非平稳高斯序列,其相关系数rij=EXiXj.在rijln(j-i)→r∈(0,∞)的情况下,得到了完整样本的最大值与非完整样本的最大值的联合极限分布,并证明了其几乎处处收敛.  相似文献   
80.
 为获得抗58型人乳头瘤病毒(HPV58)E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乳糖诱导重组工程菌表达HPV58 E7融合蛋白,以纯化后的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经细胞融合和有限稀释后,得到6株分泌抗HPV58 E7单克隆抗体(McAb)的工程细胞株,并采用体内接种方法及亲和柱层析纯化技术制备6株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Western-blot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所得抗体均为IgG2a类,κ型,抗体效价均可达10-5,并且能够与原核及真核系统表达的HPV58 E7蛋白发生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该抗体的成功制备为后续HPV58 E7致癌生物学研究及相关肿瘤诊断试剂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