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文中提出了动态半虚拟化方法(dynamic paravirtualization),它借用半虚拟化的方式,降低带硬件辅助支持的全虚拟化系统中的虚拟机陷出数量.在有硬件辅助的全虚拟化虚拟机管理器(VMM)下,由VMM在二进制代码层对客户操作系统(GuestOS)中频繁引起虚拟机陷出的那些热点指令进行替换、消除或合并虚拟机陷出.这种替换对GuestOS而言是透明的,GuestOS并不会感知到这些变动.文中重点关注降低内存虚拟化开销的动态内存半虚拟化方法(DMP).在VMM中实现了一套新的内存虚拟化管理机制,避免使用影子页表进行虚拟内存地址转换,并采用代码植入方法消除内存管理引起的虚拟机陷出.在采用IntelVT的KVM-54版本中实现了动态内存半虚拟化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这种技术可以显著地减少页面中断导致的虚拟机陷出,从而降低其带来的系统开销.动态内存半虚拟化能够不修改GuestOS源代码也可达到半虚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2.
针对田师府至桓仁铁路新建工程沿线潜在的地质灾害问题,对所通过区所引发和遭受的地面塌(沉)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专项评估与预测,并结合东部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提出灾害防治措施,为正确认识铁路通过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其特征,研究其防治措施,对优化线路走向、合理确定工程设置类型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针对我国东部老油田新近系河流相油藏大部分进入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的现状,选取典型砂质辫状河沉积区羊三木油田,密闭取心与测井相结合,开展密井网区储层构型刻画。结果显示研究区发育心滩、辫状河道、溢岸沉积和泛滥平原4种4级储层构型单元。心滩内部发育泥砾型和落淤层型2类3级构型界面。泥砾在5级和3级构型界面处均有发育,但厚度不同,当泥砾层厚 0. 3 m时位于5级界面,厚度0. 3 m时一般位于3级界面。解剖了研究区心滩平面结构,指出滩头、滩主体、滩尾和滩翼不同部位的落淤层发育差异。结合岩心、测井及现代沉积,建立了研究区4级和3级储层构型模式。  相似文献   
154.
基于地球物理、钻井等资料,运用地层对比、孔隙度拟合以及盆地模拟的原理与方法,恢复出济阳坳陷西南端沙三段(Es3)剥蚀地层厚度及原始地层厚度,进行构造沉降量和拉张系数计算,探讨沙三段沉积期盆地构造活动特征及主控应力场。结果表明:沙三段沉积期,济阳坳陷西南端沉积中心的延伸方向宏观上呈NE-SW向展布,局部表现为近SN向延伸;该时期盆地的伸展强度并不均匀,表现为中部强,向NW、SE方向减弱;伸展作用宏观上受控于NW-SE向伸展应力场,可能受基底断层走滑的影响,局部伸展受控于近SN向应力场;济阳坳陷沉积中心展布方位前后经历了不同阶段近EW向、近EW与NE向共存及NE向展布的递进演变过程,但最终受控于NW-SE向伸展应力场。  相似文献   
155.
地震叠前成像的叠加数据受大角度道集干涉调谐作用影响,子波特征模糊、分辨率降低。对此,利用正演模拟首先明确大角度数据干涉的形成机理,即随着入射角的增大,地层时间厚度减小,导致数据发生干涉调谐效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地层顶底干涉的陷频周期条件、正演模拟陷频和假陷频特征,明确了提高分辨率应在资料的原始频带内实施。依据叠前共成像道集的同源性理论,通过构建叠前大角度数据与小角度数据的匹配关系,求解匹配因子用以压制大角度数据的调谐效应,从而提高地震叠前成像的叠加数据的分辨率。在胜利油田CD地区的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大角度数据的分辨率,处理的成像道集叠加后分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6.
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缘礁和台内礁2种类型。台缘礁受北西向垭都—紫云—罗甸大断裂和与之交叉的北东向师宗—贵阳大断裂控制,规模一般比较大;台内礁主要受水下局部隆起(或断块)控制和海平面升降影响,规模一般比较小。台缘礁成礁环境以中—高能为主,台内礁成礁环境以低能为主;造礁生物主要为层孔虫、珊瑚、叶状藻、海绵等,而且在礁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一定差异。礁灰岩类型有骨架岩、障积岩-骨架岩、骨架岩-障积岩和黏结岩4种类型。研究表明:黔南拗陷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具有较好的含油气性,有油气运移聚集的过程,油气勘探前景良好,是寻找生物礁油气藏的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57.
以野外露头剖面和钻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显微薄片鉴定,对黔南—桂中地区的二叠系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演化研究.将二叠系划分为2个超层序(或称为二级层序)和12个三级层序;识别出了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和台盆沉积体系,黔南地区以台地相为主,桂中地区则以“台-盆”相间为特征.通过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古地理演化研究表明:早二叠世,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抬升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为暴露剥蚀区,桂中地区为“盆-隆”相间的沉积格局;中二叠世,受海侵作用的影响,黔南地区以台地环境为主,桂中地区演变为“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晚二叠世早期的东吴运动造成研究区大面积隆升剥蚀;晚二叠世中晚期,海侵作用使黔南地区再次成为碳酸盐台地环境,并且在桂中地区则再次形成台-盆相间的沉积格局.上述盆地结构演化控制了礁滩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8.
通过拟合控圈断层泥岩断层泥比率(SGR)值与其所封闭油柱高度数据,建立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包络线的函数式,讨论断层侧向封闭能力定量评价方法,并对辽河坳陷齐家-鸳鸯沟地区断层侧向封闭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对其侧向封闭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齐家-鸳鸯沟地区控圈断裂SGR与其所能封闭的油柱高度具有指数函数关系,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是断裂侧向封闭能力重要影响因素,当控圈断裂成藏后期活动速率大于2 m/Ma时,将破坏已形成的断裂侧向封闭能力,断裂侧向封闭性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表现在断裂侧向封闭能力影响着圈闭中油气的充满程度,断裂成藏期后活动性影响着圈闭中已聚集油气的保存与散失.研究区上台阶的沙二段及沙三段中上部断层侧向封闭能力最强,是下一步该地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59.
应用T A.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并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将港中地区古近系沙河街划分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41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其中重点层位沙二段包括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以向上变深再变浅的对称的C型结构为主,中短期旋回层序结构类型是以向上变深的A型或向上变浅的B型非对称型为主。识别出古近系沙二段主要发育3种沉积相类型:近岸水下扇、重力流水道和湖泊沉积,包括11种沉积微相;沙二段MSC3和MSC4时期,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港西古凸起,至MSC5时期,物源方向由单一西部方向转为多方向物源供应。辫状重力流水道全都发育在近岸水下扇的前方,充足的物源供应是重力流水道发育的首要因素;辫状重力流水道的发育及分布与沉积期的古地貌有关,而断阶式断槽是港中地区古地貌的主要特征,因此,断阶式断槽是控制沙二段辫状重力流水道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0.
以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为研究对象,采用构造-地层分析方法,通过选取5条地震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译,结果表明三江盆地绥滨坳陷同沉积期(城子河组,穆棱组,东山组)的盆地结构已经被后期逆冲作用改造;其内部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北西向,与北东向的隆坳结构相交,隆坳结构之后还发生了北东至南西向的挤压作用,从而导致绥滨坳陷内部发育的大量逆冲断裂。三江盆地西缘北东向断裂、南缘北西或北西西向断裂及东缘北东向断裂均在地震剖面上显示为正断层,虽然后期部分断裂发生了逆冲反转,但是它们控制了白垩系裂陷沉降与沉积;三江盆地在同沉积期遭受了2个方向伸展,即近南北向伸展和近东西向伸展;盆地东西两侧为依兰-伊通断裂和敦密断裂所限,三江盆地及北部的中阿穆尔盆地在早白垩世初期为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三江盆地西部主体剥蚀东山组之上的白垩系沉积,而东部上白垩统与东山组不整合接触,表明盆地在早白垩世初之后遭受了挤压和隆升剥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