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71.
二元复合驱温度界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丛苏男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2):8687-8689
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的黏度和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张力是影响二元复合驱驱油效果的主要因素。温度对这两个因素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二元复合驱在国内已进入矿场试验阶段。针对国内几个二元复合驱试验区块,通过实验研究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温度对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的影响,对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进行指导。对比几个试验区块的实验结果,通过研究温度对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和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确定温度界限,对矿场试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综合各区块实验结果,在国内首次确定二元复合驱温度界限为<80℃。  相似文献   
172.
掌握高含水油水混合液的黏度特性,对于高含水原油-水体系的管道输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采用搅拌测黏法测定并研究了剪切率、含水率、温度、单一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组合界面活性物质含量对高含水油水混合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混合液表观黏度随剪切率的增大、含水率的增加、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呈现出剪切稀释性,而且该性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减弱;混合液表观黏度随沥青质、胶质、蜡、机械杂质等单一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变化并没有显著规律性,而随组合界面活性物质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混合液表观黏度并不依赖于某一种界面活性物质,而是与原油中典型界面活性物质的总含量密切相关,受各种界面活性物质协同作用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高含水油水混合液黏度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7.8%。  相似文献   
173.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原子分子层次考察聚合物HPAM/PPG(聚丙烯酰胺/聚丙二醇)颗粒悬浮液驱油体系的增黏性质。结果表明:当溶液中聚合物HPAM和PPG颗粒总的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聚合物HPAM质量浓度占比增加时,体系提供更高的黏度;聚合物HPAM具有更大的回转半径,形成更多的交联,从而提供更高的结构黏度;较强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水化层,实现水动力学增黏;—COO-形成的水化层中水分子数量更多,更容易形成水化层且形成的水层更稳定,对水动力学黏度的贡献更大;聚合物HPAM的亲水基团对水动力学黏度的贡献大于PPG颗粒亲水基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4.
选取双鸭山东荣长焰煤为原料,制备中低温热解低阶烟煤水焦浆,建立水焦浆黏度模型,分析热解终温、保温时间、添加剂用量对水焦浆表观黏度的影响,并优化热解半焦制浆工艺。结果表明:热解终温对半焦成浆性的影响最大,热解终温与保温时间的交互作用次之,添加剂用量影响较小。浆体表观黏度,随热解终温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且与保温时间呈正相关、与添加剂用量呈负相关。根据水焦浆黏度模型可确定,在热解终温为450℃左右、保温时间为90 min、氨基磺酸盐和木质素磺酸钠1∶1互配的添加剂用量为0.4%条件下,煤浆质量分数最高,可达到69.0%。该研究为水煤浆制备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5.
该文介绍了聚合工程和纺丝工程的主要工艺、设备以及环境条件对尼龙66工业丝生产过程中可纺性的影响,通过定期更换盐过滤器的滤材和定期切换聚合器以及定期更换纺丝组件,控制好浓缩槽和反应器的温度、液位、压力以及纺丝箱温度等都可以对尼龙66工业丝可纺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6.
采用薄膜叠压法制备玻纤布增强高黏度聚丙烯热塑复合材料,研究了高黏度聚丙烯熔体浸渍玻璃纤维布过程。通过旋转流变测试分析,可知高黏度聚丙烯树脂熔体在浸渍过程中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特性。以达西定律为理论基础,结合材料物性参数和工艺参数,推导了非牛顿流体浸渍玻璃纤维布的浸渍模型。在不同的浸渍压力与存留时间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理论值与实验值基本吻合。利用建立的浸渍模型分析了浸渍工艺对复合材料浸渍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升高温度和提高压力等途径可减小浸渍时间。  相似文献   
177.
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黏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rabender黏度仪、旋转黏度计等现代分析仪器,研究了乙酰化己二酸交联蜡质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性质、黏度性质、耐酸性和耐盐性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蜡质马铃薯淀粉经乙酰化己二酸交联后,淀粉糊的起糊温度由64.7℃升高至67.3℃,峰值黏度从919BU下降为652BU,相对崩溃性从76.4%降低至27.6%,糊的黏度稳定性、抗剪切稳定性、凝沉性都得到改善。此外,乙酰化己二酸交联改性后,淀粉糊的耐酸性和耐盐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8.
含油制冷剂R134a饱和液相运动黏度及表面张力实验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制冷剂R134a与润滑油的均匀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对其饱和液体的运动黏度、表面张力进行了实验测量,其中实验温度范围为273.15~293.15 K,润滑油牌号为Solestl20且其质量分数分别为20×10-6、50×10-6、80×10-6、100×10-6,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含油量的增加,含油R134a饱和液体的运动黏度、表面张力呈明显的递增趋势,且润滑油对R134a饱和液体运动黏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弱,对其表面张力的影响则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同时,依据实验数据,采用数学中常用的非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含油R134a饱和液体的运动黏度、表面张力与温度、含油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其中运动黏度关系式的相对偏差绝时平均值为2.22%,表面张力关系式的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值为0.43%.  相似文献   
179.
以漆酚基乳化剂(UE10)和聚乙烯醇(PVA)为混合乳化剂制备了水包油(O/W)型生漆乳液(RLE).研究了UE10与PVA的质量比、混合乳化剂浓度(cME)、水与生漆(RL)的质量比、温度和贮存时间对RLE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RLE的黏度随着PVA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cME较低时,RLE都有剪切变稀的特性,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其流变曲线能与Casson和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当cME≥10.0%,RLE则表现出膨胀型流体的特征,其流变曲线能与Herschel-Bulkley模型良好拟合,不能与Casson模型较好地拟合.RLE的黏度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而增大,但假塑性流体特征未变;RLE的黏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0.
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间苯二胺为预聚单体,N,N-二甲级甲酰胺为溶剂,选用不同的扩链剂,采用两步法合成了一系列芳香/脂肪族共聚脲.采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探索了预聚稳定性条件,分析了各原料用量和不同种类扩链剂对聚合状态和聚脲黏度的影响,得出扩链剂种类用量对聚脲固聚趋势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