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分析了影响丁苯橡胶胶浆门尼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单体总转化率及聚合速率的大小等,并对间接影响门尼黏度的因素,如原料含杂质的情况、各种助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和时间等也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2.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乳化法合成了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讨论了有机硅和二羟申基丙酸(DMPA)含量对乳液粒径、黏度及其涂膜的表面疏水性、力学性能、附着力、耐冲击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有机硅含量为10%时,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综合性最好;同时,降低DMPA含量可以提高涂膜的耐水性,改善其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3.
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P(DMDAAC-AM)的分散聚合制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散聚合法,在乙醇-水体系中制备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imethyl diallyl ammonium chloride, DMDAAC)和丙烯酰胺(acylamide, AM)的共聚物P(DMDAAC-AM)。研究了醇水质量比、单体质量分数、单体的物质的量比、引发剂用量、引发温度、EDTA等因素对聚合物的转化率和特性黏度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仪和透射电镜对产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4%;在醇水质量比为1:1、单体质量分数为40%、DMDAAC与AM物质的量比为2:8、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其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0.04%)引发温度为40℃的条件下,得到特性黏度为94.77(cm3/g)、易分离提纯、溶解迅速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4.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Pr60Ni25Al15大块非晶合金,利用三点压弯式黏度仪,测定了Pr60Ni25Al15在玻璃转变点附近的黏度,得到了它的动力学脆性系数和流变激活能分别为:m=31.66,E=10689.17K,表明大块非晶合金Pr60Ni25Al15是一种强液体.分析了合金在过冷态的流变激活能变化规律,发现流变激活能的变化并不符合Kivelson的Super-Arrhenius公式.而且发现,非晶的流变激活能和晶化激活能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125.
液态物质的微波峰值吸收频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微波辅助萃取中草药有效成分是一种新的高效萃取方法,微波加热是其重要的物理机制之一.微波加热具有选择性,当外加微波频率与物质的特定吸收频率相等时,物质对微波产生最强烈的吸收,此频率称为该物质的微波峰值吸收频率.峰值吸收频率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在微波辅助萃取中使用微波峰值吸收频率可以极大地提高有效成分的萃取率.将动态氢键引入分子的激活能;基于液体胞腔理论模型建立了液态极性分子问相互作用能的表达式;利用Eyring黏度公式求解了分子的转动弛豫时间;利用介电损耗系数与弛豫时间的关系,建立了液态物质的微波峰值吸收频率与物质分子间结构、分子转动惯量和电偶极矩等参数间的关系式.将得出的理论关系式应用于水和苯的计算,理论计算值较好地符合实验测量值,有利于深化微波与物质作用的理论研究,对微波辅助萃取实验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6.
高炉初渣形成过程及其性能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渣形成过程及其性能优化对高炉强化冶炼和提高煤比至关重要.研制初渣形成实验炉,并对8种不同炉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渣中混入未燃煤粉可使初渣的黏度增大2倍以上,提高球团矿配比对改善初渣流动性和减少初渣量有利.针对武钢冶炼条件,建议适当增加炉料中的球团矿配比.  相似文献   
127.
CaO-Al_2O_3-CaF_2-SiO_2渣系的黏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内旋转圆柱法测量了不同组成的CaO-Al2O3-CaF2-SiO2渣系的黏度,采用XRD分析技术对高温熔炼渣的物相进行分析,并计算了各渣样的黏流活化能.结果表明:当w(CaO)/w(Al2O3)一定,配渣中SiO2质量分数低于8%时,对渣样的高温黏度并没有明显的影响,在1 490℃以上时,熔渣黏度都低于0.5Pa.s;当SiO2质量分数增加到10%,渣样的高温黏度开始显著降低,温度高于1 440℃时,黏度值低于0.2Pa.s.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熔渣的碱度逐渐降低,破坏了原来熔渣的大网状结构,熔渣的黏度明显降低.渣系的黏流活化能变化趋势与渣样的黏度值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28.
工艺参数对TiO2溶胶黏度及胶凝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稳定的TiO2溶胶,以钛酸四丁酯为先驱体,系统研究TiO2胶体的溶胶-凝胶转变过程,考察不同工艺条件对TiO2溶胶的黏度及胶凝时间的影响,并对其胶凝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获得稳定的TiO2溶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乙酰丙酮改性钛酸四丁酯,乙酰丙酮与钛酸四丁酯的摩尔比为1,水与醇盐的摩尔比为1,乙醇与醇盐的摩尔比为4,pH控制在2左右.  相似文献   
129.
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对煤层水力裂缝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是煤层气井压裂设计中两个重要的可控参数,其不仅影响水力裂缝起裂压力及压裂施工压力,而且控制水力裂缝形态。采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大宁-吉县地区天然煤岩,基于试验室物理模拟试验研究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对水力裂缝形态及施工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较小时,主裂缝与分支缝连通形成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复杂裂缝网络系统;随着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的增加,水力裂缝复杂程度降低,形成平直单裂缝。提高注液速率或压裂液黏度会增大施工压力。对注液速率及压裂液黏度进行合理控制,可先在井筒附近生成平直裂缝,后在远离井筒处生成复杂裂缝网络,有利于增大煤层气单井排采体积。  相似文献   
13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选用三维瞬态湍流动网格模型,对双头全金属单螺杆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编写CG宏函数实现动网格中流域动边界的行星运动,仿真研究不同黏度和转速对泵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全金属螺杆泵在不同黏度和转速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稠油热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低(50 m Pa·s),提高转速可以有效改善容积效率和泵效;在稠油冷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高(50 m Pa·s),提高转速泵效先增大后减小,转速过大会引起定转子接触碰撞频率、油液对转子的正压力以及油液对转子的摩擦阻力的增大,使得泵效降低,容积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该泵更适合于黏度较高液体的输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