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60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81.
基于白杨素-铬(Ⅲ)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增敏效应,提出了一种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总铬的荧光新方法.在含一定量甲醇的pH=3.5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铬(Ⅲ)与白杨素能形成1:3的二元荧光配合物,其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60 nm和429 nm.在优化的测定条件下,铬(Ⅲ)含量在0.480~15.6μg·L-1范围内与荧光强度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211+46.0 C,相关系数r=0.999 3,方法的栓出限为0.216μg·L-1(3σ).将样品中的铬(Ⅵ)还原至铬(Ⅲ)形态后再用本法进行测定即得总铬量.对环境水体的电镀废水、黄河水和自来水中总铬测定的回收率为97%~103%;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测定操作简单、快速、适用性强.  相似文献   
482.
溶剂热法从银杏叶中提取银杏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剂热法提取银杏黄酮,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含量分析,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溶剂热法提取银杏黄酮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溶剂体积对样品质量比为40mL/g,热处理温度和时间为90℃下加热3h。与传统的热回流提取法相比,溶剂热法在提取银杏黄酮时具有提取率高、操作简便、无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483.
目的:研究岷江柏的化学成分.方法:反复运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提纯,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ESI-MS、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岷江柏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胡萝卜苷(β-daucosteol)1,槲皮苷(quercitrin)2,木犀草素(luteolin)3,柏黄酮(cupressuflavone)4,穗花杉双黄酮(amentoflavone)5,新柳杉双黄酮(neocryptomerin)6,7-甲氧基香豆素(hemiarin)7.结论:化合物1-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84.
为探讨不同光质对苦荞芽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明确最适宜的光照条件,选用西荞I号做为试验材料,采用红光(RED)、蓝光(BLUE)、LED、1.5RED/FAR、0.5RED/FAR 5种光质,研究了不同光照条件下苦荞发芽过程中芽生长、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光照处理(BLUE、0.5RED/FAR)显著影响苦荞芽的生长,芽的鲜重、茎长和茎粗较对照处理(黑暗)分别降低了2.8%~41.3%、7.3%~50.2%、2.0%~25.0%;与对照相比,在第10d,1.5RED/FAR处理提高了苦荞芽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提高了0.6%和3.9%;光照处理(1.5RED/FAR和0.5RED/FAR)显著增加了苦荞芽的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总黄酮含量分别提高了1.8%和22.8%,芦丁含量分别提高了2.9%、23.9%;光照处理(BLUE、1.5RED/FAR、LED)显著增加了苦荞芽的槲皮素含量,分别提高了52.3%、50.8%、55.3%.  相似文献   
485.
为了丰富格瓦斯的品种和加强其保健功能,以青稞和绿豆为原料,通过发酵来制备新型的格瓦斯(HM-K),设计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对其抗氧化特性和抗氧化机理展开了研究,并与其它三种格瓦斯(HB-K、WH-K和QL-K)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青稞-绿豆格瓦斯(HM-K)的最佳发酵工艺是:选择同步发酵法,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与生香酵母为混合发酵剂,青稞与绿豆比例为7∶3,菌剂添加量为0. 25%(两种菌各为0. 125%),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24 h,所得产品呈棕黄色,酯香味和醇香味突出,有青稞和绿豆的特有香味; HM-K与HB-K具有较高的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OH-)清除力、还原力和总抗氧化力,特别是HM-K的指标皆明显高于WH-K与QL-K(p 0. 05); HM-K的总黄酮含量最高(125. 21 mg/L),其次是HB-K(97. 46 mg/L),两者明显高于WH-K和QL-K(p 0. 05),HM-K与HB-K的总黄酮含量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0. 05);而HM-K(137. 46 mg/L)与HB-K(135. 21 mg/L)的总酚含量差距不大,但都明显高于WH-K和QL-K (p 0. 05)。研究结果表明可能是原料和发酵工艺的差异导致了不同格瓦斯之间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差异,从而引起其抗氧化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6.
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飞机草叶对Cr(VI)的处理潜力,探讨了叶的水浸提物用量、叶的改性方法、温度、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六价铬处理效果的影响,并推测了飞机草叶对六价铬的处理机理.当pH值为3~11时,叶的水浸提物和叶颗粒均能有效去除水中六价铬,并且当反应体系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相当时,叶的水浸提物对六价铬处理能力略高于叶颗粒.在优化条件下,飞机草叶颗粒及其浸提物对六价铬的处理能力分别为5.3mg/g和62.5mg/g.研究结果可为水中六价铬的处理提供一种新选择,并能为入侵性杂草飞机草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87.
以盆栽小麦、玉米、大豆和绿豆幼苗为材料,研究了6个浓度山核桃黄酮提取液(0.1~2.0 mg·L ^-1)处理对四种作物幼苗新生根系的电导率、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营养元素吸收、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显示:0.1~0.5 mg·L ^-1黄酮提取液对四种作物的苗期营养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效应,小麦和绿豆的根系活力分别为0.29、0.35ug .dg ^-1.h^-1,比对照提高40%~24%,大豆和玉米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是49.9、53.1mg .L ^-1,比对照增加54%~24%,处理对四种作物的影响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 P<0.01,P<0.05);适宜浓度的黄酮提取液能显著增加幼苗的鲜重与干重;促进根系对N、K、Ca、M g、Fe、M n、Cu和Zn的吸收,但对四种作物促进效应的浓度各有差异.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山核桃黄酮提取液具有促进四种作物苗期生长、改善幼苗新生根系对矿质营养吸收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8.
本研究从水葫芦茎部提取了黄酮类物质,通过红外光谱和颜色反应对总黄酮进行了性质分析,并探讨了水葫芦茎部总黄酮的抗油脂过氧化作用以及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表明:水葫芦茎部总黄酮对猪油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抗氧化性强于柠檬酸.总黄酮提取液对Fenton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489.
通过菟丝草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鉴别菟丝草药材的产地来源;同时,测定了其中3种黄酮类组分的含量.采用Agilent H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0.3%磷酸为流动相,在柱温30 ℃,流速1.0 mL/min进行梯度洗脱,在360 nm检测波长下,获取菟丝草药材的HPLC图谱,在不同产地的样品中,获取了12个共有峰.通过菟丝草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分析,并经过化学模式识别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可将样品按来源分成两类,不同样品表现出不同的特性.相似度分析和化学模式识别结果相互印证,均将样品分为两类.同时对药材中金丝桃苷、紫云英苷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其相关系数均为0.997以上,重复性、稳定性、精密度均小于3%,平均加标回收率均在95%以上.结果表明,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模式识别结合,可准确、综合地对菟丝草药材进行产地鉴别,并确定了3种黄酮类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490.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对蒙古黄芪花提取物进行分离,结合MS,1 H-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共分离鉴定出8种化合物,分别为:(1)金丝桃苷,(2)异槲皮苷,(3)7-甲氧基-山萘酚-3-O-半乳糖苷,(4)7-甲氧基-山萘酚-3-O-葡萄糖苷,(5)7-甲氧基-山萘酚-3-O-(6"-O-丙二酰基)-β-D-葡萄糖苷,(6)紫云英苷,(7)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8)毛蕊异黄酮。其中化合物(3)(4)(5)(7)为首次从黄芪属中分离得到。测定了黄芪花不同粗提物及纯成分的抗氧化活性,其中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