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1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23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文章利用层次分析法这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省黄土风情旅游进行了分析,得出山西黄土风情旅游资源品质高,特征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奇特度、美感度较高,但山西的旅游环境和交通设施以及人员素质都需提高的结论.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为山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2.
基于TRIGRS模型的浅层黄土滑坡破坏概率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山西兴县某典型黄土斜坡为例,结合TRIGRS模型与Rosenblueth点估法,研究了降雨对浅层黄土滑坡的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现场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确定了主要参数值,计算了研究区的失稳破坏概率,并探讨了不同降雨阶段、不同坡度对区域斜坡破坏概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此方法适合计算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得出的滑坡破坏概率分布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3.
周文燕 《科技信息》2010,(11):366-366,384
龙岗区位于深圳市东部,是深圳市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总面积844.07平方公里.总人口133万人。龙岗区是举办2011年8月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主要区域。龙岗区的城市环境整体形象.代表的不仅仅是龙岗和深圳.更代表着中国。但是,随着深圳市龙岗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绿地存在黄土裸露的问题日趋严重,已经遍布龙岗区的各条道路绿化带,市民生活居住区、工厂生产区、商铺周边、公交车站台周边等区域尤为严重。黄土裸露已严重破坏了城市的绿化、美化的效果,影响市容市貌。  相似文献   
74.
中国黄土剖面蓝田正极性亚带之确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黄土广泛分布于中国北方,是典型的更新世沉积。巨厚的黄土地层较完整地记录了200多万年来地球磁场变化信息,使我们得以通过黄土进行古地磁研究。作者先后对20多个黄土剖面进行了古地磁测量。结果表明:黄土剖面清楚地反映出布容正极性带与松山负极性带的界限(B/M)位于第八层黄土(L_8)中部。松山负极性带与高斯正极性带的界限(M/Ga)恰是更新世黄土与第三纪红粘土的界限。在松山负极性带中清楚地反映出哈拉米洛正极性亚带(J),奥尔都维正极性亚带(O)与留尼汪正极性亚带(R).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以人地关系论为理论基础,应用比较法和系统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特点、生态环境适宜类型以及当前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现代经济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提出了适于本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资源效益协同发展的一些途径,这些途径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治理与开发均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关中盆地黄土地层中竹子植物硅酸体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厚远 《科学通报》1994,39(24):2257-2257
在对我国黄土地层各种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中,仅在半坡遗址堆积物中发现过靠吃竹根而生存的中华竹鼠(Bhizomys sinesis)的骨骼残片,但至今尚未发现过竹子植物化石的直接证据.近年来植物硅酸体的研究逐渐弥补了花粉分析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关中盆地的渭南剖面(3万年来)、宝鸡剖面(13万年来)的黄土地层样品进行植物硅酸体分析,并与现代竹亚科、芦竹亚科、画眉草亚科等几个禾本科亚科植物硅酸体形态进行对比研究,在渭南S_0地层及宝鸡S_1地层发现竹亚科植物硅酸体.  相似文献   
77.
郑(州)-西(安)客运专线是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铁路。时速达300km/h.采用无渣轨道,修建标准很高。然而,其路基黄土的各种变异问题是修建高速铁路的技术难题,需要立项攻关研究。为此,铁道部科技司提出多个攻关课题,其中“湿陷黄土地基的动力特性与设计参数试验研究”攻关项目面向全国招标。以我校地质系王家鼎教授为首的地质工程课题组以扎实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78.
通过对汾渭盆地西师村黄河第三级阶地上沉积的黄土地层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组份变化曲线能够很好地反映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的变化,粒径〈5μm和〉30μm组份的体积分数曲线分别是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良好替代性指标.通过粒度分析所绘制的各粒级组份体积分数曲线显示,古土壤S2和S1发育时期,夏季风加强,并且分别在225,121,101,85kaBP处出现峰值;在40kaBP左右,夏季风有所加强,形成一层弱古土壤Sm.黄土L2和L1堆积时期,冬季风加强,峰值分别出现在185,155,138,15kaBP处.西师剖面的黄土记录整体上反映了最近250ka以来汾渭盆地东亚季风的演化过程,为这一地区在最近250ka以来的东亚季风演化研究作了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79.
一、黄土状土的湿陷问题概述 黄土状土的湿陷性是指黄土状土在浸水后强度显著降低,在附加压力或附加压力和土的自重压力下引起较大湿陷变形的性质。这种较大湿陷变形的产生危及渠道的安全及经常营运,必须对这种地质问题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0.
饶志国  朱照宇  张家武 《科学通报》2006,51(21):2548-2554
针对北半球中纬度地区3个典型区域末次冰期以来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记录之间存在的差异, 收集了相关的气候数据并结合前人现代过程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有关的分析. 得到的认识表明: 温度, 特别是生长季节的高温对C4植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 年均温和生长季节温度低至一定程度后, C4植物的生长受限. 即使温度足够高, 生长季节异常干旱也不适于C4植物生长. 当温度条件满足以后, C4植物适应的降水范围较宽, 而当降水增加到适合乔木生长时, C4植物比例将下降. 古植被记录与现代植被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欧洲黄土记录的该区域末次冰期以来植被为纯C3植物主要是由当地的低温造成的, 而中国黄土和美国中部大平原及其临近区域记录的晚更新世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的C4植物比例上升可能主要反应了温度上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