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1.
汇气管是天然气集输和分配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设备之一,具有压力高、数量大的特点,汇气管的安全运行对整个燃气输配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焦作城市燃气公司磨头首站汇气管喷射火灾危害,运用数值模型分别对火焰喷射高度和热辐射产生危害的程度进行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2.
 基于多年观测研究,南海CO2源汇及其时空格局的总体特征是:南海海盆是大气CO2的弱源区,年均海-气CO2通量为2.1±0.3 mmol·m-2·d-1;而南海北部陆架是碳汇区,年均CO2通量为-2.2±3.5 mmol·m-2·d-1;南海总体上每年向大气释放的碳量为1330万±1880万t。由于南海位于陆地-大洋交界带,存在多个界面过程,根据物质交换发生的不同界面,可将南海海盆和北部陆架视为大洋主控型边缘海(OceMar)和河流主控型陆架海(RiOMar)。这两类系统分别接受大洋和河流输入的外源无机碳和营养盐,经由一系列动力过程进入真光层后同时被生物消耗,无机碳和营养盐之间的“竞争”最终决定CO2源汇格局。在南海海盆,无机碳相对过剩,部分以CO2形式向大气释放,即为源;而在南海北部陆架,无机碳相对不足,系统需从大气补充CO2,即为汇。南海碳循环机理及其框架对于更好地理解全球其他陆架边缘海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3.
波浪中浮体运动与遭遇荷载计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给出随机波浪运动要素及其作用下流场的分析方法和海洋结构物的运动与遭遇荷载的计算方法.关于我国沿海设计波参数的预报、非线性波流场的计算、修正的切片法和三维浮体运动与荷载的面元计算法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已经部分地得到了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的验证,并获得了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本文采用了全国约100个探空站1960—1969年10年平均资料,计算和分析了我国大气中(从地面到100mb,共11层)全年和各月潜热平均纬向和经向输送,潜热合成输送方向和输送量以及潜热的辐合、辐散(源、汇)的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我国大气中潜热输送的来源主要是三个方向:(1) 来自孟加拉湾和印度洋的西南气流;(2) 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西北气流;(3) 来自我国南海(包括东海)的偏南气流。 2.全年整层大气潜热输送量最大的地区在长江以南的两湖平原地区和西南横断山区及云南一带,纬度为24—27°N的范围内。 3.潜热输送与我国环流特征及季风进退有密切的关系。不同气流组成的潜热输送交汇线与我国的干、湿气候分界线很一致。 4.我国全年潜热辐合量零值线大致沿纬度32~34°N,潜热源、汇的分布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很一致。  相似文献   
75.
介绍江西省井冈山市砻市镇方言的声韵调、音韵特点和同音字汇。  相似文献   
76.
应用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建立了源-汇叠加的物理模型,用以描述倾斜射流在井底产生的漫流流动,推导出了漫流速度分布的数学模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从实验中得出了倾斜射流在井底产生的漫流速度分布规律,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证明了倾斜射流的漫流速度包络线基本上呈椭圆状.倾斜射流不仅会使冲击方向上的漫流速度增大,还会使其厚度增加,因此大大增加了对岩屑的推动力和与钻头切削齿的对流换热能力,强化了该方向上对钻头的清洗和冷却.  相似文献   
77.
本文研究分散控制大系统的固定模式问题.文中提出了分散控制大系统的协调性以及关于系统模式的信息观测传输控制回路等概念.本文的结果表明,系统有无固定模式完全取决于系统关于模式的协调程度.而信息回路的概念则揭示了系统控制过程的实质.  相似文献   
78.
草原植被覆盖状况是研究草原生态环境状况、草原生产力和草原植被碳固持能力的重要指标.应用遥感与GIS技术,利用长时间系列遥感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将每个像元曾经出现的最大NDVI值合成到一个图层,构建了相当于未退化最佳状态图层,将该图层与不同时期的平均状态或某一个具体年份的实际情况作对比分析,有效地揭示了植被覆盖状况与未退化最佳状态的差距以及变化规律,以此对不同区域的碳增汇潜力做出估测.呼伦贝尔草原的实例研究表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呼伦贝尔草原与未退化最佳状态相近的未退化草原面积在91%以上,进入21世纪,草原退化程度明显提高,植被覆盖度降低15%-50%的中轻度退化草原面积增加到接近50%,同时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覆盖度降低50%以上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以通过草原保护与植被建设提高生产力和碳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79.
土壤侵蚀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侵蚀和沉积作用可导致土壤有机碳在空间上发生水平迁移,从而改变植被生产力和土壤呼吸作用,显著影响生态系统碳源汇的空间格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土壤侵蚀对生态系统碳源汇的影响,并着重分析了EDCM(erosion deposition carbon model)即侵蚀沉降碳模型等相关的土壤有机碳迁移和沉积模型.当前的研究倾向于土壤侵蚀是"碳汇",但由于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同时影响及对土壤侵蚀大范围长时间测定的不确定性,所以对土壤侵蚀"碳源""碳汇"的讨论仍存在很大的争议.当前的土壤有机碳迁移和沉积模型由于开发者侧重点的不同,应用区域有限,有待进一步优化,应加强参数区域化和尺度转换方面的研究,扩大模型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80.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地球表层各圈层中的积累和流动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表观上看,现代的全球碳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和热带毁林所排放的一部分CO2不知去向,这被称为“CO2失汇”。研究表明,北半球的陆地生态系统主要吸收了这部分去向不明的CO2。本文对“CO2失汇”的由来、陆地碳汇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中国陆地碳汇的大小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