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4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236篇
系统科学   79篇
丛书文集   191篇
教育与普及   28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53篇
综合类   5925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150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53篇
  2016年   177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63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81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252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51.
研究了2种类型的乙烯气相聚合高活性催花剂.用SiO2,MgCl2作复合载体,负载TiCl4制得的SM型催化剂,载体中含w(Ti)为2%~3%,w(Ti3+)为35%~59%,比表面积105~120m2/g,催化活性每小时每克催化剂Ti催化得5.0~5.7kg产物PE(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衰减型.用镁粉、卤代烷、四氯化钛为主要组分制备的MG-2型催化剂,载体中w(Ti)为6%~7%,w(Ti3+)为55%~69%,比表面积70~85m2/g,催化活性1.8~2.0kg·g-1·h-1,聚合动力学曲线为平稳型.对SM型催化剂扫描电镜及图象分析得到颗粒平均粒径(d),颗粒长短轴比(dl/ds)及颗粒大小粒径比(dmax/dmin)分别为31μm,1.402,4.1,MG-2型催化剂为33μm,1.524,7.0,相应聚合产物颗粒的d,dl/ds,dmax/dmin,SM型催化剂为247μm,1.295,4.6,MG-2型催化剂为263μm,1.540,9.0.显示出SM催化剂更优良的聚合性能.  相似文献   
52.
为了深入研究气固两相流中颗粒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应用颗粒轨道模型和单元内颗粒源方法,对不同直径的细小煤粉颗粒绕流单个球形大颗粒后的运动特征进行了数值预测和模拟,研究了宽筛分条件下大颗粒的尾涡作用对小颗粒运动轨迹的影响。同时将计算结果与激光全息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照,二者符合得较好。结果表明,只有当细颗粒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大颗粒的尾涡才对其运动轨迹有显著影响。这些结果对深入研究高浓度、宽筛分条件下循环流化床锅炉内颗粒场的分布和流体动力特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等离子喷涂涂层的冲击响应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具有摆杆结构的材料表面冲击试验机,对等离子喷涂Al2O3-13%TiO2,Cr2O3,WC-17%Co涂层进行了冲击试验研究,测试了在不同冲击能量下涂层-基体系的冲击响应频谱,借助扫描电镜对涂层冲击后的表面进行了观察,结合表面形貌观察结果对涂层冲击过程中的频域和时域信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在冲击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频谱特征和涂层受冲击载荷作用后的形态存在相互对应关系。对于所研究的涂层,存在一个临界转变能量值范围,以小于和大于此能量值范围进行冲击试验时其频谱特征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根据对涂层冲击痕表面形貌的扫描电镜观察,此转变值实际上也对应着涂层开始出现破坏的冲击能量。初步的试验结果表明,将频谱分析用于等离子喷涂涂层冲击性能研究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硬脆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屑形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非均匀的显微组织结构,在切削力作用下其剪切变形不是在一个平面内而是在一个有相当厚度的区域内完成,传统的单一剪切平面模型不适合用于这类非连续增强型复合材料的切削分析.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基体的塑性变形始终受到不可塑性变形颗粒的干扰,故在复合材料成屑过程中裂纹的形成和扩展起重要作用,并由此决定了切屑的基本形态.分析了材料进入剪切变形区后发生的非定向连续滑移、剪断和基本稳定滑移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55.
溶胶法制备了不同粒度的FeCu纳米颗粒体,X射线衍射(XRD)确定了样品的相组成和颗粒的平均粒度,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涨落场和有效激活体积.“趋近饱和定律”方法求出了样品的有效磁各向异性常数.利用均匀反磁化模型计算了样品的矫顽力,计算值与测量值基本相符.结果表明,样品的激活体积随颗粒体积的增大而增大,激活体积与颗粒的平均体积的大小基本属于同一数量级,粒状FeCu纳米颗粒的反磁化基本符合均匀反磁化.  相似文献   
56.
对化学法清洗硅片过程中消除颗粒的机理作了定量的探讨。颗粒的清除是由于化学蚀刻和颗粒与表面排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首次提出了最浅蚀刻深度和最小蚀刻速度的概念。最浅蚀刻深度可通过颗粒与表面间作用能的关系进行计算。是小蚀刻速度则可通过蚀刻侧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对于优化化学法清洗过程和设计高性能清洗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7.
采用两种颗粒尺寸相差悬珠的高速钢粉末进行爆炸烧结机制的研究,发现了明显的“颗粒效应”,烧结过程首先在小颗粒变形量最大的尖角处发生熔化,在冲击波作用下使液体流激烈运动,加速了颗粒的熔化,最后使颗粒相互粘结在一起,达到烧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比较了不同球形度概念对片状化石燃料的描述效果,研究了片状化石燃料球形度变化对其流态化特征的影响.分析了Krumbein球形度为0.1~0.4的京西无烟煤在一台50MW循环流化床锅炉上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如运行床温和炉膛压力大幅度波动、依靠排放冷渣保持稳定运行,揭示了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9.
氮化烧成后硅在刚玉氮化硅材料中的赋存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氮化烧成后,硅在刚玉氮化硅材料中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1300℃氮化后,硅的外层包裹着絮状的O'-Sialon;1400℃时,硅颗粒破裂且内部有氮化硅生成;1 500℃时,已没有残留硅保留下来,硅氮化生成了O'-Sialon和氮化硅;1 600℃时,硅氮化完全,其中的杂质相CaO,Fe2O3等富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60.
研究了WO3粉和W粉的剪切破碎时间对WO3粉和W粉的沉降曲线、平均粒度、BET比表面及松装密度的影响.用TEM和SEM对剪切破碎前后的粉末进行了直接观察.结果表明:新型剪切破碎机能有效地粉碎微米级WO3等脆性粉末,同时可以破坏超细W粉中的桥接团粒,使W粉和WO3粉的松装密度增加1倍以上,但对比表面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