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42.
本文报告了32例高位颈椎侧方穿刺术的操作方法.并介绍该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优点.操作简单、安全,弥补了传统腰椎穿刺之不足,是腰椎穿刺的重要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设计一款聚乳酸材质融合器,完成力学测试并判定融合器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健康的和植入融合器的C5-C6节段羊颈椎进行压缩、前屈、后伸、侧弯实验,得出载荷-位移曲线,比较融合器植入前后颈椎的力学性能;再用万能电子试验机检验融合器的疲劳强度;最后对融合器进行有限元仿真观察应力分布.结果:加入融合器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所提高;融合器的疲劳强度合格,应力分布合理,未产生应力集中.结论:聚乳酸材质融合器有足够的力学强度,满足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45.
创面封闭负压引流术(VA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创面治疗新技术,它能加速各类急、慢创面愈合,尤其适用于慢性难愈性创面和不能立即实施确定性外科闭合手术的伤口,并与传统的负压引流术存在区别。其促进创面愈合的确切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涉及到增加局部血流、消除局部水肿、减少创面渗液的积聚、抑制创面细菌生长、促进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生长、保持创面及创周组织的湿润环境、调节胶原酶及明胶酶活性、减轻创伤后免疫抑制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作用。随着其机理的进一步阐明,VAC将会得到更加广泛有效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6.
为寻找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药物治疗途径,以火棘植物果实纯阳子干预动物,观察球囊拖伤兔髂和腹主动脉内皮后内膜增生的程度,并与非用药组对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纯阳子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广义Lipschitz强增生映象的扰动Mann及Ishikawa迭代过程的收敛性,统一推广了近期的许多相关结果。  相似文献   
48.
《科学之友》2006,(4):82-82
后颈牵拉 背靠椅背坐正,收下巴,两手置于头顶,颈部放松,双手用力将头向前下拉,尽量使下巴贴胸口,至后颈部或肩胛部位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s再放松,重复5次。  相似文献   
49.
来自供应商的两群金黄地鼠,3周后发病,患增生性回肠炎(传染性回肠增生)。经细菌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估计第一组200只地鼠中有75只,第二组200只中有60只患有该病。所有出现增生性回肠炎临床症状的地鼠中都分离出空肠弯曲菌(以下简称“空弯菌”)。病原体从粪便和回肠中分离到。许多无症状的动物都有以增生性回肠炎为特征的组织病变,除一只地鼠外,其他所有地鼠都分离到空弯菌。从另一供应商获得的48只无病地鼠中没有分离到空弯菌。用下述方法之一:病回肠浸出物,1×10~8个/毫升活的空弯菌或灭菌生理盐水灌服接种地鼠。用回肠浸出物接种的8只地鼠中均分离出空弯菌,其中有5只有增生性回肠炎的临床症状。用纯培养物接种的地鼠发生空弯菌移生到回肠,但无回肠增生。以上这些资料以及空弯菌与动物和人的肠道疾病的相关性,提示了空弯菌是地鼠增生性回肠炎的病因。但另外的协同和诱发的因素也应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