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4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9篇
教育与普及   2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40篇
综合类   364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93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通过直流电沉积纳米晶铜实验,研究电解液pH值对电沉积速率和沉积层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电沉积速率随着电解液pH值的升高而下降。pH值为8.0时,沉积铜层具有明显的(111)方向织构,晶粒尺寸大于100 nm。随着pH值的升高,沉积铜层(200)晶面的择优取向程度不断上升,晶粒尺寸逐渐减小。pH值为9.0时,铜晶粒平均尺寸为44.2 nm。实验发现,电解液pH值的最佳范围为8.8~9.0。  相似文献   
102.
Stratigraphic studies on the depositional succession in the Kuqa Depress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s early as 1950s[1],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sputes about chronostratigraphic division of the Bashenjiqike For- mation because of the paucity of fos…  相似文献   
103.
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观察岩心和地层划分对比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人手,结合地震、测井、古生物、分析化验资料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研究成果,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三个泉地区下白垩统各时期岩相古地理格架,阐明了沉积环境变迁、沉积发展史、沉积演化规律和沉积演化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受晚侏罗世构造运动的影响,三个泉地区低幅度隆起基本被夷平,湖水向南退出,在北高南低的古地形背景下,早白垩世发育炎热干旱一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和浅水三角洲沉积。下白垩统清水河组发育辫状河沉积,由于河道的频繁迁移,辫状河道沉积在纵向上相互切割叠置,形成了厚度较大、延伸距离较远的板状砂体,向上泛滥平原沉积增多;呼图壁河组以朵叶状三角洲、浅湖和滩坝沉积为特征;胜金口组发育滨浅湖和滩坝沉积;在连木沁组沉积时期,湖水向南迅速退出研究区,广泛发育曲流河沉积。  相似文献   
104.
在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河流砂体形态、河流曲度等特征,对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馆(1 2)砂层组属河流相沉积,对比Miall的16种河流分类方案,其属于细粒曲流河沉积。剩余油分布研究表明,馆(1 2)油藏主力油层仍是剩余油分布富集区,非主力油层则是剩余油分布高饱和度区;受注水波及程度和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储层内部垂向上形成中上部剩余油富集,而平面上低渗结构单元和注采不完善地区剩余油富集。孤岛油田馆(1 2)砂层组曲流河相沉积模式控制了储层砂体的内部结构和宏观非均质性以及注入水的空间运动规律,从而控制了剩余油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5.
Ni修饰多壁碳纳米管材料的制备及表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化学还原沉积法将少量镍负载分散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简写为CNT)上,制得一系列不同Ni载量的x%(质量百分数)Ni/CNT复合材料;利用多种谱学工具(如TEM,SEM、XRD、H2 TPD和CO TPD)对其物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得沉积镍颗粒粒径在~10nm量级;H2 TPD和CO TPD测试结果表明,经Ni修饰的CNT比单纯CNT对H2和CO具有更强的吸附活化能力,其所促进的Cu基催化剂对CO加氢成甲醇的催化活性比无CNT促进或单纯CNT促进的同类催化剂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在常压喷动流化反应器中 ,以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法制备双包覆层珠光颜料的工艺 .实验结果表明 :以Ti(OC2 H5) 4 为物源 ,在有氧情况下用高纯氮气作为载气 ,沉积温度为 30 0℃时 ,沉积的TiO2 膜晶形为锐钛型 ,温度升高至 5 0 0℃时 ,TiO2 膜晶形为金红石型 ,且包覆致密 .在此基础上控制不同的包覆时间 ,再包覆以Fe2 O3 为主的铁氧化物 ,可获得橘红、金红等光泽柔和的双包覆层珠光颜料  相似文献   
107.
MOCVD法制备Fe/Mo功能梯度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以Mo(CO)6,Fe(CO)5为物源,在Al2O3陶瓷基片上制备了 Fe/Mo功能梯度材料,并用XPS,XRD,SEM和台阶仪等技术对其成分分布、物相组成、表面形貌和厚度进行测试 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组成沿厚度方向呈连续梯度变化,符合功能梯度材料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圆柱试样在Gleeble-1500热模拟机上对FVS0812耐热铝合金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变形温度为300~500℃;应变速率为0.001~1s-1.实验结果表明:喷射沉积-挤压态致密FVS0812铝合金材料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表现为:变形初期流变应力随应变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真应力呈下降趋势.可以用Sellars和Tegart提出的双曲正弦形式的本构方程来描述FVS0812铝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时的流变应力行为,其变形激活能Q为368.906 kJ/mol.图8,表1,参6.  相似文献   
109.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分布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使沉积微相分析的精度与可靠性较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有明显的提高。方法 运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软件包,定量研究了长62分流河道微相向长61曲流河道微相演化的过程。结果 对长6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结论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形成,代表了一种由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然后再向曲流河过渡的沉积演化类型。  相似文献   
110.
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耐腐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的机理,用SEM和XRD等技术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比较了传统的化学镀镍-磷层和纳米复合镀层的沉积速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引入加快了化学镀层的沉积速度,在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化学镀的反应温度,镀层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