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褐煤为吸附、絮凝材料处理印染废水.结果表明,煤的投加量和pH值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影响最为显著.在煤粒径为150 μm(100目),煤水比(g/ml)为1/5,搅拌时间为4~5 h和pH值为1左右的优化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达95%以上.褐煤不但能有效处理印染废水,而且处理后的煤泥还可以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为印染、褐煤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探索出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62.
基于SPSS回归分析对发电厂燃煤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褐煤进行试验,得出煤中各工业成分和发热量的数据。通过Origin软件做出灰分与发热量的关系曲线,通过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灰分与发热量之间的试验关联式。根据试验得到煤的特性,对燃用鄂尔多斯褐煤的锅炉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3.
为探究碱金属对垃圾衍生燃料(Refuse Derived Fuel,RDF)与褐煤共热解特性的影响,对样品灰进行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XRF)分析,并对酸洗及酸洗后碱金属K和Na溶液浸渍样品进行热重红外联用(TG-FTIR)分析。结果表明:RDF与褐煤之间元素组成含量具有较大差异,但主要元素种类没有发生大的波动,主要含有Al,Si,P,S,K,Ca,Ti,Fe等元素。RDF与褐煤质量比为3∶7时的元素组成与褐煤相似。酸洗能去除样品中的无机碳酸盐,酸洗以及碱金属浸渍后将热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生物质组分热解(173~433℃)和塑料类物质热解(402~566℃)。RDF与褐煤共热解产物主要为轻质气体(CO,CO2,CH4,H2O)及半挥发性有机物(C=O和C—O—C)。碱金属K和Na的催化作用是RDF与褐煤产生协同反应的原因。气体产物FTIR析出曲线中原样气体峰值浓度最高,碱金属K和Na浸渍样气体峰值浓度次之,酸洗样气体峰值浓度最低。  相似文献   
64.
65.
付宁新 《科技信息》2008,(20):308-308
本文分析了采用E型中速磨煤机磨制印度尼西亚高水份褐煤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提出了采用中速磨煤机磨制高水份褐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6.
褐煤无粘结剂热压成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外丰富的褐煤资源及其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褐煤无粘结剂热压成型的重要意义.通过对褐煤无粘结剂热压成型重要影响因素-成型温度和成型压力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型煤的抗压强度随成型温度的上升先增大后减小,即每种褐煤均存在最佳的成型温度,褐煤的失重率随成型温度的上升而增加,但其速率的变化是受褐煤煤质控制的.型煤的抗压强度随成型压力的增大而加强,但其防水性与褐煤的煤质有关.  相似文献   
67.
TNT红水是TNT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毒性、高色度的红色废水。目前对TNT红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传统的吸附法由于其成本过高在处理TNT红水领域应用较少。褐煤活性炭是一种价格低廉且活性较好的材料,利用褐煤活性炭处理TNT红水可望大幅度降低处理成本。实验研究表明,通过一系列的改性处理可提高褐煤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利用双氧水和浓硫酸改性后的褐煤活性炭吸附能力大大提高,实验室处理后的TNT红水溶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8.
褐煤不仅燃烧效率低、水分含量高,而且温室气体排放也很大。为提高褐煤资源的利用效果,提出采用铝甑法考察干馏时温度及保温时间对褐煤干馏产物产率的影响规律,运用FTIR表征褐煤在不同干馏温度下半焦的官能团。结果表明:褐煤低温干馏的适宜条件为450~510℃,保温时间30 min。400℃干馏煤焦与原煤相比,脂肪族和芳香族基团的比值分别降低53.1%和11.8%,说明褐煤煤焦的芳构化程度逐渐增大,芳香核缩聚程度加大;半焦中氧含量减小14.4%,脱羰基比由0.473降到0.396,降低了16.3%,固定碳含量增加21.5%,C/H比增大34.7%。实验证明褐煤的干馏过程是一个去氢、脱氧、富碳的过程。  相似文献   
69.
因我国褐煤中煤层气赋存特征认知程度较低,影响了较低煤级煤层气的开发,褐煤中含气量的研究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此,文中对采自内蒙古海拉尔盆地4个褐煤H1,H2,H3,H4样品进行煤岩煤质分析,25℃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计算埋深在400~2 000 m吸附气含量;模拟在储层温度、压力、矿化度、密度条件进行甲烷溶解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甲烷溶解度随压力、温度的同时增加而增大(低于80℃),基于实验结果,计算了不同埋深(温度、压力)下褐煤储层的水溶气含量;测定4个褐煤样品孔隙度,根据马略特定律计算游离气含量。由吸附气、水溶气及游离气含量计算褐煤含气量。结果表明,埋深小于1 000 m的褐煤含气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大;埋深大于1 000m随埋深增加而减少。H1含气量较低,H2,H3,H4含气量较高,400~2 000 m埋深的褐煤含气量介于2.57~6.99 m3/t之间,且均随埋深增加而增大。含气量中吸附气、水溶气、游离气含量比例分别为78.7%,9.3%,12.0%.  相似文献   
70.
轻度热解提质褐煤孔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霍林河褐煤热重分析的基础上,在管式炉中进行轻度热解实验,通过低温N2吸附研究了热解前后煤样的孔隙特性,考察不同热解温度,恒温时间对煤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和恒温时间对褐煤的孔结构分布影响较大。褐煤和提质煤的吸附脱附等温曲线都存在吸附回线,但褐煤比提质褐煤的吸附回线宽,说明提质煤的微孔数量减少,大孔数量增多。与褐煤相比,轻度热解处理后,褐煤的比表面积减少,孔容减小,平均孔径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