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7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系统科学   158篇
丛书文集   136篇
教育与普及   2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2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333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21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97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80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210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人工控制龙卷风的可能性--龙卷风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盈 《自然杂志》2003,25(1):58-61
本依据一些观测事实以及大气电学,空间电学,气象学所揭示的大气电场,雷暴云电场的影响,以及对一些自然现象的综合归纳,分析,提出一种假说并探讨人工控制龙卷风和台风的可能途径。本认为,雷暴云是龙卷风形成的根本原因。因为雷暴支和积累的大量正负电荷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的作用。旋转扰动导致“旋转磁场”的产生而形成了龙卷风,正是雷暴支中积累的大量正负电荷提供了龙卷风的高能量密度,因此人工控制龙卷风,台风的可能途径就是采用现有的人工控制雷电的手段-破坏龙卷风,台风中的强电场。  相似文献   
72.
开展十二烷基磺基甜菜碱(DSB)与双(2-乙基己基)琥珀酸磺酸钠(AOT)复配体系研究, 发现在某些配比下能自发形成囊泡, 并用负染色法TEM、冷冻蚀刻TEM、量热、动态光散射等方法进行表征. NaCl的加入可以促进囊泡的形成, 并得到了分散度小于0.1的单分散的囊泡, 这种现象尚未见有关文献报道. 同时开展该体系囊泡形成过程的量热研究, 发现单分散体系的热效应最大. 最后从表面活性剂分子排列参数、结构、构象和相互作用的角度对囊泡形成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3.
针对水垢在循环水管道不断生成、积聚,直接影响热交换率,降低制冷效率,久而久之,将管道堵塞,致使设各位用寿命缩短或报废的现象、对中央空调冷却、冷冻水,水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循环水质处理的目的及循环水水垢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4.
关于红层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红层为红色的陆相碎屑沉积物,形成于古盆地和湖泊环境,主要形成于炎热、干燥的地质时期。红层岩石组成多为砂岩和砾岩,并夹粉砂岩、页岩、泥岩、灰岩、石膏及岩盐等,红层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红层是地壳演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不只是中新生代的产物,在古生代也有红层发育与分布。中国的红层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南、华中及西北的广大地区。由于各地区红层的岩性、构造运动、气候条件和时间因素不同,红层中发育了多种地貌,如方山、丘陵、高原、丹霞地貌等。红层地貌与丹霞地貌应严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75.
讨论了多变量系统子结构解耦零点,系统零点与系统整体解耦零点和系统零仍点的关系。结果表明子结构解耦零点和系统零点在最大子集意义上可由整体的解耦零点和传递函数阵零极点递阶描述并具结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76.
给出编辑审美心态的一般概念,分析编辑审美心态与一般心态的关系及编辑审美心态对编辑审美的重要性,并认为编辑审美心态形成的基础之一是健康的心理。  相似文献   
77.
孤子形隆起的形成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垂直激励下的颗粒物质的隆起和对流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而又十分复杂的现象。尽管人们根据实验观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对其形成机制已经提出了各种推测和解释:有些把它归结于有限容器的垂直壁对水平方向运动的制约作用,有些则依赖于容器底部的振动的空间调制或垂直壁与颗粒物质的摩擦作用。这些机制各自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者说,有着各自的适用范围。显然,这些形成机制原则上不能用以解释最近发现的孤子形隆起现象。因为它发生在垂直激励的窄长槽中,是一个一维无限边界的问题,与矩形容器两头的垂直壁并无关系。相反,其表面的形状很像人们在水波和点阵实验中发现的孤立子波。本文的目的在于利用实验手段揭示孤子形隆起和对流的动力学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8.
研究了有穷下级亚纯函数的唯一性问题,推广和改进了R.Nevanlinna,M.Ozawa和本文作者的有关定理,例子证实本文结果是精确的.  相似文献   
79.
本文研究了矿渣对硅酸盐水泥熟料形成动力学的影响,得到了熟料形成反应的活化能和动力学常数。研究表明,矿渣是一种较好的矿化剂。  相似文献   
80.
本文研究了磷渣代替熟料作晶种对生料易烧性、熟料形成过程和熟料形成动力学的影响。研究表明,磷渣配料,由于形成中间相矿物C11S4CaF2,可极大地改善生料易烧性,降低熟料形成活化能,加速熟料矿物的形成,从而使熟料烧成温度降低1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