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61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61篇
系统科学   252篇
丛书文集   443篇
教育与普及   26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88篇
现状及发展   41篇
综合类   1061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576篇
  2013年   533篇
  2012年   675篇
  2011年   780篇
  2010年   820篇
  2009年   864篇
  2008年   1110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454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305篇
  2001年   236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0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建筑施工企业业务管理和项目管理中,是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现代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局域网的主要功能及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对局域网建设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文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合格成员,提供动力和保障。  相似文献   
43.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44.
将代数系统同构的概念扩展为类同构,并推出一些相关的定理,在类同构基础上完整地研究各种三值逻辑和三值电路理论,该电路理论可推广到任意多值电路和绝热电路中,以便建立二值电路,多值电路和绝热电路的统一理论.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洋务运动博物馆”东立面形象的反思 ,讨论了建筑形态设计中隐喻手法的运用 ;就此引申 ,探讨传统问题 ,指出正确理解传统与创新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数学学科的特性,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多媒体技术有效的整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应用的必要性、作用、注意事项及目前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47.
针对开采地下水这一特定问题,以在抽水实践中地下水水位面是一以井心为顶点的旋转抛物面为出发点,研究了地下水开采过程中岩土体应力变化的时空规律。通过分析影响内部应力变化的宏观物理量—开采影响半径、井心水位下降和空间位置,可以方便的得到随着时间变化岩土体内部应力变化的全程规律。同时,分析了影响边界、下沉位置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
本文论述了计算机分析视听型教学系统的总体结构、硬件技术特点和软件结构。本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教学工具,对于提高我国的教学质量和改进教学方式都将起到重要作用。文章中对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硬件实施的具体技术特点以及软件功能模块的作用也作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49.
隐喻产生有三大因素:语言、社会、认知。从语言角度看,隐喻的生成除修辞作用外,还有语言本身表达力不足的原因;从社会因素看,政治、经济、科技、化等是隐喻生成的动因;从认知角度看,隐喻的生成又与人的思维、大脑、心理等密切相关。隐喻的生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互动作用和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0.
文章对目前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中可用的几种通信方式进行简要的比较,提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中应用各种移动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将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并着重就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中采用通用分组交换(GPRS)技术作为传输信道的技术特点、技术原理、系统优缺点、运营费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