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1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4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67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在应用一维变分方法对GMS-5卫星资料反演的相对湿度场进行了同化分析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通过一维变分方法在MM5模式初始湿度场中融入GMS-5反演湿度场后,对降水预报的影响.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一维变分方法同化GMS-5反演相对湿度场后所得到的分析场,其均方根误差(rm se)在7个标准等压面上都比背景场要明显减小.均方根误差值在250 hPa下降幅度最大,达到7.1,这相当于12-h预报场rm se下降了48%;下降幅度最小的等压面高度是925 hPa,也达到了1.2,相当于12-h预报场rm se下降了15%.背景湿度场高湿区通常呈带状分布,普遍平滑了中尺度信息.运用一维变分方法融入了卫星信息后,分析场不仅明显改善了背景场湿区偏湿、干区偏干的现象,同时也很好地揭示出了三维湿度场的中尺度细微结构.个例分析表明,将一维变分同化后的GMS-5反演湿度场作为MM5模式的初始湿度场,与直接用NCEP资料的预报结果相比,MM5模式预报的降水强度、降水范围和降水强中心位置均有较明显的改善,更接近于实况观测.  相似文献   
72.
阳荷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姜科姜属植物阳荷(Zingiber strioatum)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光谱解析分别鉴定为胡萝卜甙、β-谷甾醇和蔗糖,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3.
八月扎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八月扎(FructusAkebiae)中分离出13个化合物,并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分别为1 monostearin(1),2 monoolein(2),1 monoolein(3),棕榈酸(4),1 acetyl 3 olein(5),1 acetyl 3 linoleoyin(6),β 谷甾醇(7),β 胡萝卜甙(8),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葡萄吡喃糖甙(9),常春藤皂甙元 28 β D 葡萄吡喃糖甙(10),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D吡喃木糖基(1→2) α L 阿拉伯吡喃糖(11),常春藤皂甙元 3 O α L 吡喃鼠李糖基(1→2) α L 阿拉伯吡喃糖甙(12),常春藤皂甙元 3 O β D 葡萄糖吡喃基(1→2) α L 吡喃鼠李糖基(1→3) α L 吡喃木糖基甙(13).其中化合物1~6,9,10,12,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4.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采自四川南部地区的香薷属植物木姜花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离鉴定出42种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醇、芳樟醇、桉叶油素、5-甲基糠醛、α-石竹烯及麝香草酚.  相似文献   
75.
云南楚雄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楚雄市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城市气候资料,以楚雄市西郊的南华气象站1978~2000年的气候资料作为郊区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楚雄市城市的发展对气候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并揭示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雄市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日趋明显,随着楚雄城市的发展扩大,城区的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减少,降水呈递增趋势,风速呈递减趋势。楚雄市城市发展对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表现为,城市的暴雨日数呈增多的趋势;大风发生次数逐渐减小,霜冻日数楚雄市区比郊区南华少,且随着城市的发展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76.
刘众  周录红  刘晶  杨华 《甘肃科技》2004,20(4):150-150,154
甘肃陇东影响玉米螟发生程度主要因子是:越冬基数,6月上旬至7月中旬的降水,天敌二因素。越冬基数是发生的依据,降水对发生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天敌对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为生物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7.
何首乌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概述了何首乌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研究现状 ,并展望其前景  相似文献   
78.
依形态划分,自然的降水有"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两种(也有学者认为浓雾是一种"气态降水",而"雨夹雪"则是一种"混合态降水").  相似文献   
79.
近0.5 ka来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IGBP集成研究的思想出发, 采用冰芯、树轮、历史文献和湖泊沉积等多种气候代用资料, 重建了近0.5 ka来中国干旱区西部和东部, 以及整个干旱区分辨率为10年的降水变化序列. 在此基础上与1470年以来半干旱区西部和东部代用降水序列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近0.5 ka来各区域降水曲线均存在5次气候干旱期, 每个干旱期持续50年左右, 同时降水表现出区域差异性. 近0.5 ka来干旱区东部与半干旱区西部、半干旱区东部的降水呈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而干旱区西部的降水变化比较独特, 呈现出显著的局地性降水特征. 最大熵谱和奇异谱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区域降水序列, 包括干旱区西部、东部, 整个干旱区、半干旱区西部和东部, 以及中国北方区域降水序列, 均存在百年尺度约120年左右的周期.  相似文献   
80.
葡萄籽生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技术及其生理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葡萄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以及生理功能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