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轴承合金,又称巴氏合金。该合金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和减磨性能;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和硬度,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承载能力;塑性和冲击韧性良好;而且抗咬合能力较强。在所有轴承材料中,它的嵌藏性和顺应性最好。广泛应用于治金机械上的滑动轴承中,是品质较理想的轴衬材料。所以,改进其浇铸工艺,提高浇铸质量,对延长滑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我厂曾为其它厂家加工备品的实际情况,现对其浇铸工艺的改进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22.
铜排表面镀锡,不仅可以防止铜排氧化,也可以有效改善铜排连接的接触面。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镀锡工艺以及其它因素可能会导致铜排表面镀锡层氧化,降低铜排的使用质量。本文分析了铜排表面镀锡层发生氧化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3.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镀锡板表面黑灰宏观形貌及显微组织形貌,应用X射线能谱仪分析黑灰的成分,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处理后黑灰的残余成分,并结合相关实验结果,得出镀锡板表面黑灰的形成机理:黑灰主要产生于电镀和软熔两段工艺及生产中的摩擦过程.电镀中由于部分锡化合价改变而形成锡的氧化物,这些氧化物以共沉积的方式进入镀层,后续软熔导致氧化物在表面浮出,同时软熔工艺也会导致锡化合价的改变,这些构成了黑灰产生的重要原因.黑灰的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黑灰中存在聚氨酯成分,聚氨酯来自机组中的胶辊,说明黑灰的形成与胶辊表面的摩擦有关.  相似文献   
24.
宝钢1420电镀锡机组的边缘罩状态不理想,尤其是0.18~0.20 mm的薄料经常性发生边缘罩擦带钢,严重制约了机组的速度和产能。本文介绍了边缘罩的作用及控制机理,对边缘罩擦带钢进行的研究和优化,推进了镀锡工艺和设备的改进。  相似文献   
25.
利用歧化反应法化学镀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Sn2+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金属锡,提出了一种不必加还原剂而直接施镀的新型化学镀锡方法.讨论了镀液各组成浓度及施镀温度等对析出速度和镀层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镀液组成为SnCl2·2H2O0.2~0.4mol/L,NaOH3~5mol/L,Na3Cit0.3~0.5mol/L,施镀温度为70℃左右时,有很好的析出速度和镀层厚度.  相似文献   
26.
在电子产品的封装互连中,镀锡铜元件引脚随时间延长,有锡晶须形成,从而引发电子器件短路,甚至造成电子系统失效.本文针对镀锡铜箔表面的小丘和晶须的生长行为进行研究.首先,用化学镀在铜箔表面镀锡.将镀锡铜箔样品在100 ℃和200 ℃空气中时效8 d,为了便于分析实验结果,将另一组镀锡铜箔样品在室温时效30 d.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进行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在100 ℃时效有小丘和晶须形成,而在200 ℃时效8 d和在室温时效30 d没有晶须形成.晶须生长是由镀层内部存在的压应力梯度引起的,并有一个孕育期.随时效温度的变化,原子扩散速度和镀层的应力松弛不同控制了小丘和晶须的形成.  相似文献   
27.
甲基磺酸盐镀锡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基磺酸盐镀锡液是一种环保性好、生产效率高、性能优良的新型镀锡液。采用赫尔槽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手段,对镀液的电导率、沉积速率、分散能力、覆盖能力、镀液的极化能力以及镀层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镀液在45℃时的电导率为176ms/cm,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分别为97.8%,82.4%,镀液的极化能力强,得到的镀层结晶细致,添加剂加入后明显改善了镀液的极化性能,提高了锡离子的析出电位。  相似文献   
28.
阐述了一种未见报道的能对强酸性镀锡废液进行大规模集中回收处理的新工艺。这套工艺是在对废水进行预热的条件下,利用硫酸钠和聚丙烯酰胺作为聚沉剂和絮凝剂,便可在短时间内对大量的强酸性废液进行高效处理,最后经过压滤便可得含锡量高的锡泥。  相似文献   
29.
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的X射线光电子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全元素扫描分析方法对镀锡钢板铬酸盐钝化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成钝化膜的主要元素为Cr,O,Sn和C.通过Ar+溅射对钝化膜进行深度剖析表明,C元素来自于表面的污染而不是膜层本身;Cr和O元素随着Ar+溅射的进行含量逐渐降低,而Sn元素的含量却逐渐增加.溅射约360 s后,Sn元素的含量已达到了80%以上,此时所对应的钝化膜的厚度约为20 nm.通过窄幅扫描对钝化膜的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钝化膜主要由Cr(OH)3,Cr2O3,Sn及其氧化物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