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钢筋混凝土薄膜元裂缝角软化桁架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钢筋混凝土裂缝开展角计算公式和钢筋混凝土裂缝角软化桁架模型。这种模型满足二维应力平衡条件、莫尔应变协调条件和混凝土双轴软化本构关系。它不仅能预估钢筋混凝土的强度,特别是开裂后的剪切强度,而且能表达荷载—变形非线性关系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2.
边坡预应力锚固结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探讨锚杆在不同的安装角和预应力条件下对结构面强度和切向刚度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锚杆安装角和预应力的大小对结构面强度和切向刚度有较大影响,加固结构面的剪切 位移曲线具有明显的“塑性强化”性态,加锚后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和切向刚度均有明显的提高,且加锚结构面抗剪强度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结构面“等效粘结力”的提高,而结构面的“等效摩擦角”基本不变,加固结构面的剪切 位移符合双曲线函数关系·最后对实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3.
根据Y.Guyon光弹实验结构[1],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实质原因、影向程度进行了概述;以“长沙-常德”高速公路桥梁建设中标准跨径20m的空心板梁为例,对其锚固区进行了配筋设计。  相似文献   
104.
戴程琳  张勐  孙明志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917-10923
在中国北方季节性冰冻地区,反复的冻融作用对环氧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影响较大。本文分别对7组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进行0到30次冻融作用,研究了冻融作用对弯曲劲度模量及复合梁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冻融重复作用下带裂缝的复合梁发生裂缝扩展时的横向应力应变响应和层间粘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弯曲劲度模量随冻融循环作用的升高而降低;复合梁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IC)、裂缝尖端最大横向拉应力/应变随着冻融重复作用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不同冻融重复作用下带裂缝复合梁断裂不会发生在环氧沥青粘结层。  相似文献   
105.
在多年冻土区修建路堤,打破了原来天然地表与外界的热力平衡,引起地下温度场重新分布,使得路堤两侧的天然地表下多年冻土融沉,造成整个路堤应力场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导致路堤的两侧出现了大量的纵长宽大裂纹。这些裂纹在上覆荷载作用,尤其是列车动荷载或者地震作用下,有可能发生路堤的突然沉陷,严重危害行车安全。就路堤应力集中现象来讨论裂纹的形成和扩展力学机理,即裂纹扩展主要受拉应力作用,而裂纹的扩展角受剪应力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6.
为了研究部分无黏结及锚固系统失效对后张预应力梁受力性能的影响,以4根后张法施工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为试验对象,分析后张法预应力梁在相同无黏结率下,跨中、梁端部分无黏结以及锚固系统失效时的受力过程、破坏形态、荷载-位移曲线、延性等指标和抗弯性能的变化规律。基于部分无黏结预应力梁的试验结果,采用考虑锚固失效损失的截面应变协调黏结折减系数计算抗弯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无黏结与锚固失效均降低试验梁的抗裂性能;在锚具失效条件下,跨中纯弯段无黏结显著降低试验梁的刚度和承载力,而梁端无黏结对梁刚度影响较小,承载力略降低;在锚固失效下,跨中段无黏结和梁端无黏结的梁与正常状态下的梁相比,延性指标分别提高6.3%和21.1%;在加载过程中,跨中控制截面满足平截面假定;采用考虑锚固失效损失的截面应变协调黏结折减系数计算抗弯承载力与试验值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7.
针对现有钢筋与混凝土的锚固长度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钢筋与轻质超高性能混凝土(LUHPC)的问题,进行了135个钢筋与LUHPC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分析了黏结长度、钢纤维体积掺量(体积质量)和钢筋直径对钢筋与LUHPC极限黏结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1.5%时,临界锚固长度为4.1d(d为钢筋直径);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0%时,临界锚固长度为3.8d;当钢纤维体积掺量为2.5%时,临界锚固长度为3.5d.基于试验数据评估了现有临界长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建立了钢筋与LUHPC临界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并用试验数据证明了提出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8.
采用双孔微剪切法、传感器和MSP430F149单片机,快速方便地获得材料的屈服剪应力、最大剪应力的数据;并分析了材料局部强度的数据,其屈服应力平均值的分布趋势与硬度值基本相似。相比传统的材料检测方法,这种微创、简便、适用范围广的检测系统是材料性能检测研究的一种创新。在数据的处理方面,提出一种新的位移—时间曲线分析方法,较以往传统的分析方法更为准确、便捷。  相似文献   
109.
针对焊接锚垫板齿板锚固区配筋,提出了一种锚固区新型拉压杆模型。首先对齿板锚固区 6 种典型效应、主应力迹线以及力流平衡关系进行分析并建立新型拉压杆模型,其次通过美国国家公路与运输官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AASHTO) Load-and-resistance Factor Design Bridge Design Specifications、Building Code Requirements for Structural Concrete and Commentary(ACI 318-19)、《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 JTG 3362—2018)和欧洲设计建议 Practical Design of Structural Concrete 进行拉压杆模型参数定量化设计,根据拉压杆几何关系推导出焊接锚垫板齿板锚固区劈裂力计算式,利用有限元分析,拟合出焊接锚垫板下齿板锚固区劈裂力合力重心计算式。 最后通过算例分析,按本文建议的拉压杆方法进行焊接锚垫板齿板锚固区结构配筋设计,能较好地控制锚下典型效应问题,相比《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给出的设计方法,拉压杆模型法能较好地反映结构传力机制且具备可行性和可应用性,可为焊接锚垫板齿板锚固区配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白荣林  秦刚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0):7951-7954
预应力锚索能充分发挥岩体的自承潜力,调节和提高岩土的自身强度和自稳能力,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地下工程等工程中。对于大部分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是锚索的主要受力及传力部件,其受力机制主要体现在内锚固段的极限抗拔力方面。基于Hoek-Brown准则提出计算模型,并结合实际工程,对预应力锚索内锚固段受力机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内锚固段尺寸及岩体参数一定时,极限抗拔力与灌浆压力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