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39篇
教育与普及   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26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2,6-二异丙基萘是制备高级聚酯材料PEN和液晶聚合物的原料。用择形催化剂丝光沸石代替传统的Friedel—Crafts催化剂,在高压釜中以萘和丙烯为原料经异丙基化反应合成了2,6-DIPN。采用浸渍法用少量镁盐修饰水汽脱铝氢型丝光沸石(SDHM),减少了SDHM外表面的强B酸中心和非择形产物的生成,从而使2,6-DIPN的择形率提高到71%。2,6-DIPN/2,7-DIPN摩尔比达到2.89,有利于2,6-DIPN的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32.
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硬度测量和微观金相观察,研究了钪对铝锂合金再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铝锂合金加入微量的钪,可以在合金中形成尺寸细小、密集度高而且弥散分布的Al3Sc和Al3(Scx,Zr1-x)相粒子,能有效阻碍位错的移动和亚晶界的迁移与合并,稳定亚晶结构,对晶界有很强的钉扎作用,从而抑制了再结晶晶粒的形核与长大,提高了铝锂合金的再结晶温度.  相似文献   
33.
采用电弧喷涂技术在Q235钢基体上制备铝涂层。用Q235钢、铝涂层和封孔铝涂层3种试样进行400℃和500℃涂层氧化和失效试验,并绘制了氧化动力学曲线。结果表明,在500℃以下,在Q235钢基体上电弧喷涂铝涂层和封孔铝涂层可以提高试样的抗氧化能力,但只是在短期内有效。在相同的温度下,封孔铝涂层试样氧化速度最低,铝涂层试样和Q235钢试样的氧化速度大约分别是它的2倍和3倍。氧化过程中,氧化气体渗透到涂层内部,Al2O3膜不断生成、破碎和剥落,并在涂层颗粒机械结合部位堆积,产生的张应力造成涂层的内聚强度降低,塑性和密封性能变差,防腐作用减弱,这是涂层氧化和失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新型Al-Mg-Si-Cu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leeble 1500热模拟机上对一种新型Al-Mg-Si-Cu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研究,应变速率为 0.005~5 s-1、变形温度为350~550 ℃.结果表明:在较小应变(<0.15)出现一峰值后流变应力随应变的增加有所降低,表现出较明显的动态软化;在实验范围内,流变应力值随着应变速率减少和变形温度升高而降低,可用Zener-Hollomon参数的幂指数关系描述合金的流变应力行为,其变形激活能Q为236 kJ/mol.图5,参11.  相似文献   
35.
铝对大豆质膜透性和P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培方式,研究了铝对9703、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MDA(丙二醛)含量及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CAT、POD的活性在813.5 mg/kg 铝处理时上升,而在较高浓度铝处理时下降.  相似文献   
36.
铝对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3号和华春18)为实验材料,用砂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铝处理后大豆根系分泌物的变化.通过研究铝对大豆电解质外渗率、根系分泌氨基酸和糖的影响,探讨了铝胁迫下植物根系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在铝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和糖类的泌出量随铝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低浓度铝离子作用下,随铝处理浓度的升高,氨基酸的分泌量也增加:浙春3号,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在ρ(Al3 )<20 mg/L时,丝氨酸、缬氨酸\,精氨酸和氨基丙酸在ρ(Al3 )<40 mg/L时,色氨酸和赖氨酸在ρ(Al3 )<60 mg/L时,而酪氨酸和亮氨酸直至ρ(Al3 )为100 mg/L时才达最大值;华春18,丝氨酸和缬氨酸在ρ(Al3 )<20 mg/L时,色氨酸、精氨酸和氨基丙酸在ρ(Al3 )<40 mg/L时,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赖氨酸在ρ(Al3 )<60 mg/L时,亮氨酸在ρ(Al3 )<80 mg/L时,脯氨酸至ρ(Al3 )为100 mg/L时达最大值.当铝处理浓度高于相应浓度时,氨基酸的种类随铝浓度的升高而减少.说明大豆通过改变根系分泌作用而缓解酸铝的毒害.  相似文献   
37.
水滑石与氢氧化镁纳米晶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生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纳米晶镁铝水滑石Mg6Al2(OH)16CO3·4H2O与 Mg(OH)2 的液相法制备及其物相变化.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分析表明,在制备温度分别为30 ℃的低温和190 ℃的高温,可获得纯度大于99%的氢氧化镁针状纳米晶,在45~150 ℃的中间温度范围,可获得纯度大于 99%的镁铝水滑石针状纳米晶.合成温度由35 ℃提高到45 ℃时,生成物相由氢氧化镁变成镁铝水滑石相;合成温度由 170 ℃提高到190 ℃时,生成物相由镁铝水滑石相变成氢氧化镁相.提出低温时生成物的变化与瞬间生成无定形态的Mg(OH)2 有关,无定形态的Mg(OH)2 沉淀为Al13(OH)7 32 中铝离子以及CO2-3 扩散进入Mg(OH)2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高温时生成物的变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含结晶水的镁铝水滑石纳米晶中间层中的高极性水分子堆积所要求的一定的物理条件受到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38.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等仪器,研究气体爆燃时,铁铝涂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硬度的变化.当单位时间内提供粉末能量减少时,喷涂涂层的微观组织是黑白相间的片层组织.增加单位时间内提供粉末的能量.可得到均匀的组织涂层.当氧气和乙炔流量比为l时,涂层中各点的显微硬度近似相等,显微硬度值为552HV0.2.选用新型耐锌腐蚀涂层材料——铁铝合金材料,在工件表面喷涂铁铝合金保护层,探讨铁铝合金材料涂层质量与喷涂工艺的关系,从而获得最佳的耐锌腐蚀涂层.  相似文献   
39.
核磁共振法表征磷改性斜发沸石骨架硅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固相P—Al同晶取代的方法,采用焙烧和微波两种加热方式磷改性斜发沸石。并用^27Al、^29Si和^31P高分辨MASNMR表征磷改性前后斜发沸石骨架上的硅铝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使沸石骨架Al脱除,形成八面体Al(H2O)^3 6,骨架硅铝比显著增大,微波法对斜发沸石骨架P—Al同晶取代效果比焙烧法好,同时,两种方法对磷改性斜发沸石的骨架结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40.
无压渗透法制备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无压渗透法制备出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p/Al系统的界面微观结构及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研究表明:SiCp/Al系统的界面处存在着界面反应,生成Si、A12O3和A13C4等产物,在界面处存在着Si和Mg元素的富集;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受界面反应和Si元素富集的影响,其中界面反应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界面反应控制在一定程度时,在基体与增强相的界面处形成比较充分的“机械绞合”,才会使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有较大提高,界面上Si元素的富集对机械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一方面它可以控制界面反应的过度发生,另一方面又会产生晶格畴变,这两方面效应的叠加,使之对复合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减弱,远小于界面反应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