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62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66篇
教育与普及   19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436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202篇
  1998年   190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58篇
  1995年   166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34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室温,氮气氛下,铜(Ⅱ)盐和双二苯基膦戊烷(dppp5)在溶液中通过还原取代反应合成了8种铜(Ⅰ)配合物(1.[Cu(dppp5)]2(BF4)2,2.[Cu2(dppp5)2(C8H3O2SF3)2],3.[Cu2(dppp5)3](CCl3COO)2,4.[CuBr(dppp5)]2,5.[Cu2(dppp5)Cl2],6.[Cu2(dppp5)3](CH3COO)2,7.[Cu(dppp5)(NO3)],8.[Cu2(dppp5)3](Cl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摩尔电导测定对其进行表征,表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有机膦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62.
利用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Cu~(2+)的还原状态、抗坏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解氧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四苯基卟啉配位反应的可能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高价铜还原为亚铜,亚铜离子与配位剂生成对氧成对氧敏感的不稳定中间体Cu~(Ⅰ)——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立即又被溶解氧氧化为Cu(Ⅱ)——Ⅱ)——三磺基四苯基卟啉配合物。  相似文献   
63.
通过酰氯与胺的作用合成了配体N,N,N′,N′-四〔2-(2-吡啶基)乙基〕(o,m,p)苯二甲酰胺。该配体和铜(Ⅱ)配合,合成了三种新配合物,并以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率、元素分析及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4.
研究过渡金属催化条件下,卤代丁烷结构等对苯乙烯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卤代丁烷C4H9X(X=Br,I)/卤代亚铜CuX(X=Cl,Br,I)/配位体(2,2″-联吡啶(bpy,三苯基膦(PPh3)体系为引发体系,研究苯乙烯本体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相似文献   
65.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二过碘酸合铜(Ⅲ)氧化乙二胺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反应对Cu(Ⅲ)是准一级。准一级速率常数kobs随乙二胺(EDA)的浓度增大而增大,为正分数级,且1/kobs对1/[EDA]有较好的线性关系。kobs随OH-[]的增大而增大;随IO-4[]的增大而减小。据此提出了包括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解释了实验现象,求得了速率控制步骤的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66.
制备了只由半胱氨酸组成的二肽,即C-保护的H-Cys-Cys-OEt(1)和未保护的H-Cys-Cys-OH(2).在碱的作用下等摩尔的肽和锌盐生成固体络合物.分析结果证实了锌络合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67.
利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了溶液中二肽H-Cys-Cys-OEt(1)的pKa值以及它的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组分分布,从而推断出锌络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68.
69.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 cm-2注量注入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2.3倍,使表面摩擦因数下降14%.注入层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中析出了合金相,合金相的析出是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0.
铜熔体的过滤脱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用的脱氧剂对铜熔体脱氧时,残余的脱氧剂往往对其导电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实验研究了采用木炭过滤的方法对液态铜进行脱氧.结果表明,木炭过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铜熔体脱氧方法,而且不会对熔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对过滤脱氧技术在废旧紫铜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炉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5和1.0(质量分数)的废旧铜丝后,净化后的试样中wO≤10×10-6,直径3mm铜丝的硬态电阻率不超过1.75μΩ·cm,满足无氧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