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5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云南黄素馨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秀香 《河池师专学报》2003,23(4):86-87,91
对云南黄素馨色素的提取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色素水溶性好,对光、热有一定的耐受性,对NaCl、FeCl3蔗糖,柠檬酸等添加剂影响不明显,且云南黄素馨资源丰富,在食品工业中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隐花色素(Cryptochrome,CRY)蛋白是一种对蓝光敏感的蛋白,它与辅因子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形成的自由基电子对在调节生物钟及感应磁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人类CRY(Homo sapiens CRY,HsCRY)蛋白的结构功能研究尚未见报道.以HeLa细胞RNA为模板,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全长1 761bp的HsCRY1基因,把其克隆到HTA杆状病毒转座载体上,经菌落PCR和测序鉴定出阳性重组转座载体HTA-HsCRY1,转化含有病毒杆粒bacmid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蓝白斑筛选和PCR检测获得重组质粒BacmidHsCRY1,转染昆虫Spodoptera frugiperda(sf9)细胞,产生的病毒感染昆虫细胞获得分子量为66kDa的目的蛋白HsCRY1.蛋白经Western Blot和SDS-PAGE鉴定,并利用镍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100mmol/L及200mmol/L咪唑均可洗脱下较纯的目标蛋白.同源蛋白的多序列比对表明HsCRY1的W320,W374以及W397可能组成传递电子的色氨酸三联体,对3个突变蛋白W320F,W374F以及W397F进行表达纯化.31P核磁共振检测蛋白与辅因子FAD的结合状态,发现与自由态FAD的磷谱相比,野生型HsCRY1及突变体3(W397F)结合的FAD的化学位移发生了改变,而HsCRY1突变体1(W320F)以及突变体2(W374F)不结合FAD.本实验成功构建了表达HsCRY1蛋白及其色氨酸突变蛋白的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并通过核磁共振的方法发现色氨酸突变位点会对蛋白与FAD的结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衍生物5,4’-二-正辛烷氧基-7-二氟亚甲基异黄酮(5,4’-Di-n- octoxyl-7-gem-difluoromethylene-genistein,DOdFMG)体外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生长和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以寻找具有开发前景的肿瘤治疗新候选药物.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DOdFMG处理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软琼脂克隆形成法测定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的锚定非依赖性增殖及生长作用的影响;PI染色流式细胞计分析(FCM)法检测DOdFMG对MCF-7细胞诱导凋亡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激酶CK2,NF-KB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变化,初步探讨DOdFMG抗乳腺癌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 DOdFMG对体外培养MCF-7细胞具有抑制增殖及生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DOdFMG诱导人MCF-7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DOdFMG 3.0,10.0,30.0 μmol/L处理人乳腺癌MCF-7细胞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12.50%,41.50%,67.30%,NF-KB的表达下调20.50%,51.47%,71.93%.DOdFMG 30.0 μmol/L分别处理6,12,24 h后,比较于空白对照组,蛋白激酶CK2的表达下调27.73%,44.8%,65.2%,NF-KB的表达下调20.50%,49.83%,69.93%.这表明DOdFMG以时间-剂量依赖方式引起蛋白激酶CK2、NF-KB下调,与先导化合物Gen比较,DOdFMG更为有效(P<0.05).结论 DOdFMG显著抑制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增殖及生长;DOdFMG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凋亡;抑制蛋白激酶CK2,下调NF-κB的表达可能是DOdFMG诱导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为探讨大豆黄素对鳗鱼生长的影响,实验选用美洲鳗(Anguilla rostrata)幼鳗,分别饲喂含大豆黄素的质量比为0、5×10-6、10×10-6、20×10-6和40×10-6的饲料,测定增重率、肝脏系数、常规体成分,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结果表明:大豆黄素处理组的鳗鱼肝脏系数、体增重率、鱼体成分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明显;饲料中大豆黄素质量比为40×10-6剂量时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随大豆黄素剂量增加,淀粉酶活性随之增加,且20×10-6、40×10-6剂量时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20×10-6、40×10-6剂量时大豆黄素使肝中SOD活性显著升高,10×10-6剂量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说明大豆黄素没有明显促进鳗鱼生长,但提高了消化酶活性,且通过提高体内的抗氧化活性和ACP活性而增强鱼体的抗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了半胱胺、四黄素和绿益康三种饲料添加剂对草杂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320只1日龄草杂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0只,即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四黄素、绿益康和半胱胺分别按0.6%添加到试验Ⅰ、Ⅱ、Ⅲ组的基础日粮中。基础日粮自配。试验期为28天。结果:饲喂半胱胺的试验组第一周平均活重比对照组提高4.27%且差异显著(p<0.05);饲喂第二周平均重比对照组、绿益康组和四黄素组的平均活重分别提高了12.33%、11.5%和15.66%且差异都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29%,料重比降低了22.7%,育成率提高了3.8%。饲喂绿益康的试验组第一周,平均活重比对照组和四黄素组分别提高了5.04%和4.76%且差异都显著(p<0.05),三周后平均活重提高了3.96%,平均日增重提高了4.92%,料重比降低了15.7%,育成率提高了7.5%。饲喂四黄素的试验组平均重提高0.93%,日增重提高了4.92%,料重比下降了20%,育成率提高了7.5%。结论:本试验结果表明绿益康防病促生长效果最好。半胱胺对草杂鸡的促生长效果最好且在饲喂半胱胺的第一、二两周后差异显著(p<0.05),四黄素有...  相似文献   
56.
对天然葵黄色素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值、温度、光照、氧化剂、还原剂、食品添加剂、一些金属离子对葵黄素光密度值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7.
对1株高温解烃菌NG80-2黄素还原酶基因,nfr进行了克隆,并在E.coli BL21中实现高效表达.对纯化的Nfr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发现Nfr可以利用NADH、NADPH、FMN、FAD分别作为供氢体和氢受体,其中NADPH和FMN为最适底物.Nfr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70℃,最适反应pH为5.0.在耐受性试验中,此酶在65℃高温中保温30 min后可保持47.3%的相对酶活.在受试的金属离子中,Fe2+对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8.
59.
本首次用反相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并了狼把草中的木犀草素、槲皮素和芹黄素,建立了该中药中有效成分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色谱条件:ODS柱,甲醇0水-乙酸为流支町,紫外检测波长254nm,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扩大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0.
Rhodotorula sp. NJ298 which could produce carotenoids was isolated from Antarctic sea ice. The major carotenoid was identified as astaxanthin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LC/MS), and its content accounted for 87.62% of total carotenoids (1,786 μg/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ephy (HPL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urity of the astaxanthin reached about 96.16% through a simple purification. Maximum astaxanthin production (1,908 μg/g) was obtained when the yeast was grown at 10 ℃ in seawater medium containing 5 g/L sodium acetate, 5 g/L peptone, 0.5 g/L NaCl, 0.01 g/L KH2PO4; 0.01 g/L MgSO4·7H2O and 0.001 g/L FeSO4·7H2O at pH 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