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31.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方法以《道德经》为例,应用文献材料分析解析方法,探究《道德经》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相互影响以及对于人们的启示。结果《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中华武术的集大成者———太极拳自然会受到《道德经》思想的深刻影响。从舍己从人之悟,天人合一之悟,静笃观复之悟及有无与耗散之悟四个方面阐述了《道德经》对于太极拳养生修行的影响。结论道家思想是太极拳理论的基础,而太极拳的养生修行实践又正好印证了舍己从人、天人合一、静笃观复、有无与耗散等道家思想。  相似文献   
32.
“无为而治”就是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清静为天下正”的管理理念,为公众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遵守“谦下不争”的自律规范,不与民争利;注重“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式,让民众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33.
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其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因此,如何理解“道”的涵义就成为解读老子思想的首要前提,作者从“道”与“学”的对比中对“道”的涵义进行了简要疏理,从而初步探讨了老子对于知识和德性的安排,并进而指出老子“立道”的根本目的在于关照人的精神生命。  相似文献   
34.
文章首先对中国典籍《道德经》及其英译本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翻译中国经典著作的困难之处以及罗慕士译本的成功之处。文章拟通过对罗本翻译特点及其技巧的分析,着重探讨罗本对《道德经》的成功阐释,最后充分肯定了罗慕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35.
道德经》是一部道家的哲学经典,出自于春秋末年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之手。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评述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而有“褒贬不一”或“各取所需”。本文从审美心理入手,探讨了道德经的美学价值,认为其具有:思辨质朴的理智之美,迂回曲深的含蓄之美,扑朔幽远的朦胧之美,明快轻灵的韵律之美。  相似文献   
36.
从《道德经》外译的角度探讨了"和谐世界"理念的跨文化传播,认为一部《道德经》的外译史见证了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迭宕起伏的历程。近现代,《道德经》译本传播使其蕴藏的深刻隽永的"和谐世界"理念,无论在战后世界的文化反思还是在当代世界问题的思想探源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道德经》翻译,推动其解决世界问题智慧的跨文化传播,从而使"和谐世界"理念无障碍地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37.
笔者认为,道家的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家宇宙观认为,人处于宇宙系统中,“道”是天地万物之祖宗,万物归根结底都是由“道”产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人出源于自然,并统一于自然,人与自然共生于统一生态系统。《道德经》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日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相似文献   
38.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的关键因素是其认知有误,而心理治疗的根本在于改变心理不健康者的错误认知。以认知为基础,《道德经》对当代大学生可以提供大量的改变认知的内涵与方法,有益于其心理健康形成与发展。《道德经》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益启示,主要涉及价值观、认知方法、情绪情感与意志、品德等方面。  相似文献   
39.
旨在利用知识工程中的本体在术语和概念等方面的优点,在描述翻译学视野下,通过自建领域本体为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提供一个新的参照,以便于更加客观、科学地以实证的方法来对《道德经》多译本进行描述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40.
李海波 《创新科技》2007,(10):48-49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演变,国际竞争愈发激烈,自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以来,"自主创新"的提法作为国家战略而引起举国关注。如何有效塑造企业自身"创新"精神,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中国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刻不容缓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