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16 毫秒
21.
五官物语     
眼睛眼睛罪恶深重,其深重的程度,不亚于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死在眼睛之下的,浩如烟海,更前仆后继,没有谁能阻挡和拒绝。只要被眼睛盯上的事物,绝没有好下场。花朵可以摧残,森林可以消失,青草可以荒芜,动物可以灭绝,山川可以残缺,江河可以干涸,绿洲可以成为沙漠,蓝天可以化身恶魔,海洋可以吞没一切。换个说法,一旦身处众多目光的焦点,就意味着厄运来临。著名的古希腊特洛伊战争,是因为美女海  相似文献   
22.
对于赞体文的起源,萧统<文选>继承了李充<翰林论>的观点,认为赞体文起源于图像.文体名称与文体内涵是有一定联系的,我们通过考察"赞"讚"二字的关系,认为赞体文是从"讚"字"明也,称也"的意义上发展而来的,其起源是古代的讚辞.  相似文献   
23.
“辞达”,是儒家文论的一个重要命题。苏轼对“辞达”说的阐释全面而又深刻,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和作用。而苏轼解读“辞达”说所持的通达态度,又明显地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全方位的。本文即试图对这种影响做一浅略的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24.
墨子 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其 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辞”的本质、“辞”的种 类 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均构成了墨家逻辑学之重要内容之一。墨家对于“辞”(判断)的 研究对我们的逻辑思维是很富有启发性的。  相似文献   
25.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丽辞>篇是很少被单独提及或始终未予足够关注的一篇,其理论价值一直被忽视.从<丽辞>文本出发,兼顾全书整体把握,结合现代文艺学和语言学的观点,认为<丽辞>是反映刘勰在文学语言方面的若干独到见解的重要篇章,其出现是时代的呼唤和天才的总结;其产生是中国文化的语言结晶,能引发特殊美感;是情采并茂和骈散皆宜的文学语言;反映了刘勰的文学语言本体观;具有能指性.  相似文献   
26.
唐代韩愈提出的"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是对文学创作规律的概括,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赞同者从立身祁向、情感性质、对待别人批评的态度、科举制度、忧患意识等不同角度来解说;不赞同或持怀疑态度的,又分别从宗经、征圣的立场、文体的不同功能、审美心理、创作主体的要求、文学与政治的关系等不同的方面来解说.古人的种种解说,虽纷纭散漫,"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对我们认识"庐山真面目",也许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27.
汉语辞趣是积极修辞种类之一。与辞格不同,它是利用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手法。辞趣作为超语言要素的手段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风格。  相似文献   
28.
“反训”是指一个词同时兼具两种相反的意义,这样的词可称为“反训词”;“反训”可分为“正反同辞”、“美恶同辞”和“施受同辞”三类;词义引申、动作的特征、修辞等是“反训”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后的注释存在一些可议之处。该文就《归去来兮辞》一文中的"瓶"、"役"等十条注释提出商榷意见,以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30.
通过叶圣陶先生的日记,以及一些当事人的回忆资料等,对《新华字典》第一版的若干史实做了探讨.主要包括:语言学家魏建功先生等在20世纪40年代撰写的《编辑字典计划》是如何成为《新华字典》的编纂纲要的;魏建功先生与出版家叶圣陶先生如何共同领导编纂;《新华字典》第一版的排版、校对、审读、修订等情况.由出版家与语言学家合作编纂的《新华字典》标准高、范围广,其编纂意义已经上升到国家文化战略高度,因此《新华字典》第一版达到了较高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实用性,经过不断修订,成为现代汉语小字典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