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81.
针对赤潮发生的突发性及非线性等特点,提出了基于LMBP神经网络(Levenberg-Marquardt Back-Propergation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的赤潮预测模型.通过多组对比实验构建了最优的LMBP神经网络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标准BP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实验,对比结果证明了LMBP模型在收敛速度和拟合精度上的优越性.进而对该赤潮预测模型进行了测试,其结果充分表明:以叶绿素a,透明度为输入的该LMBP神经网络模型对烟台四十里湾海域的赤潮预测是有效的.目前,该模型已经进行了应用实验,实时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2.
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肥饶的海底底质可能是爆发“赤潮”的始发点,富营养化的海水是海藻疯长,形成“赤潮”的营养基础。陆域排废排污入海带来许多人畜粪便成分、工业废水、水产养殖池水排换、网箱养鱼残渣等都是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和肥饶底质的源由。近年来汕头有特色的几个发展项目:牡蛎养殖、薄壳养殖、红树林营造等,都能消化存在海水中的大量氮磷元素,有效消减海水富营养化、减少藻类疯长的营养基础,以生物方法釜底抽彰;达到防治“赤潮”的效果。本文用产品反推法进行定量分析,推算牡蛎、薄壳和红树林在消减海水氮素营养方面的数量,每年达到584.94吨,生产内优质海鲜蛋白2472吨,还营造出湿地的森林环境。通过发展这些特色项目的新产业,创造财富,化害为利。对此经验加以理论性的总结,扩大效应,把生产活动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为岸带海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3.
高丽洁  陈萍  高俊海 《科技资讯》2010,(30):225-22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ak ashiwo(Hada)]的研究动态,包括在其基本生物特征、生活习性、环境及营养因子的影响、毒性及赤潮引发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防治由其引起的赤潮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4.
中国赤潮新记录种──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报道1997年10月~1998年2月在中国东南沿海首次暴发的Phaeocystis赤潮.对现场状况、受灾情况进行了调查.赤潮生物主要以群体形式出现,显微镜下观察,成千上万个细胞包埋在凝胶状的基质中形成中空的球形群体,直径从几十微米到3cm.自由单细胞近圆形,具双鞭毛和一根短的定鞭毛(haptonema).结合本次发生赤潮的Phaeocystis的形态特征、环境条件(水温、生物地理等),认为本次赤潮种为: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分析网箱养殖密集区(S1、S2)和近外海(S3、S4)水样的结果表明:S1、S2的叶绿素a和总磷浓度明显高于S3、S4,总氮浓度则低于后者;氮磷比浓度明显低于后者;S1站氮磷比浓度与叶绿素a含量明显相关.氮磷比浓度与赤潮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5.
海洋富营养化及与其它污染物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局部海域的严重富营养化可引发赤潮,导致水质恶化,使鱼、虾和贝类等大量死亡;但赤潮藻类的迅速繁殖又能吸收大量的污染物,死亡后沉降埋藏干海底,可降低污染物的含量;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也可通过影响浮游藻类等的正常生长繁殖而影响到海域的富营养化水平。富营养化、重金属和有机污染这3大海洋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海洋环境污染中相当关键的部分,研究3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6.
以福建平潭海域为研究对象,探究表观增氧量(AOI)与赤潮藻密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利用AOI指标进行赤潮预警.建立AOI的赤潮预警模型,通过福建省海洋和渔业监测部门收集的2013-2019年平潭海域气象、水质和赤潮监测信息,利用水温、盐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参数进行AOI与藻密度之间的拟合.结果显示,AOI与多种优势藻密度的拟合公式为ρ(AOI)=0.599 2 lgN-2.751 8(R2=0.544 3),其中AOI与米氏凯伦藻密度的拟合公式为ρ(AOI)=0.791 1 lgN-3.685 6(R2=0.802 6),通过2019年5月实际监测的数据进行验证,多种优势藻的AOI预测精度达到63%,米氏凯伦藻AOI的预测精度达到71%.研究表明,利用AOI对藻类赤潮进行预警和评价更快速、简便,可以进一步结合分析藻的群落结构和优势藻占比,预期可提高预警精度.  相似文献   
187.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是爆发有害藻华的常见藻种,也是危害海洋渔业的赤潮生物之一,广泛分布在全球近岸海域.随着大气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及人类活动导致陆源营养盐入海通量的增加,在河口及近岸海域频发藻华.本研究通过调控营养盐浓度、CO2浓度和温度,探讨了当前气候变化趋势下赤潮异弯藻生长对营养盐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在所有CO2浓度和温度条件下,低磷组的赤潮异弯藻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均显著低于高磷组的;当CO2浓度升高时,赤潮异弯藻细胞最大密度和比生长速率均显著提高;当同时升高CO2浓度和温度时,其比生长速率再次显著增加;赤潮异弯藻的生长对不同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在4种营养条件下类似.该研究表明,磷浓度是控制赤潮异弯藻生长的主要因子,在未来气候条件下赤潮异弯藻爆发藻华的强度和风险不断增加.控制营养盐的增加,特别是磷酸盐浓度,可能是防控赤潮异弯藻爆发的关键手段之一.该研究结果可为近岸水域的海洋生态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8.
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属蓝藻门、颤藻科、束毛藻属。2004年6月28日至7月1日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红海束毛藻赤潮,这已是该海域近3年内的第3次红海束毛藻赤潮赤潮生物的最高密度为7.0×10^8cell/L。在赤潮发生前涠洲岛附近海域海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变化较大,海水硅酸盐和磷酸盐含量逐月降低,赤潮发生前1天硅酸盐和磷酸盐降至最低。赤潮发生前海水温度持续升高。赤潮发生区与未发生赤潮海区相比,赤潮发生区在赤潮发生前硅酸盐含量更低,基本检不出;赤潮发生区磷酸盐含量降低,但是较对照区含量高。在赤潮形成期间,赤潮发生区硅藻数量明显的降低。本次赤潮发生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无关,是一次非富营养化引发的赤潮赤潮的发生导致海区的COD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