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49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李颖 《皖西学院学报》2006,22(1):145-147
本文论述了西周青铜器装饰纹样的种类与特征,并从历史、文化、技术及审美的角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诗经》发轫于周初,而西周初年的“诗”仍是先秦文学尚待开拓的一个领域,本文根据有关史料,分析《诗经》的形成过程,勾勒西周初年“诗”的原始状貌,并提出:“诗”是一种政治功利性很强,与公卿献诗言政紧密联系的应用文体,“诗言志”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43.
鲁国历谱及春秋、西周历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春秋》所载历日干支的深入分析,可证明鲁国历法系为阴阳合历,大、小月相间,大月30日、小月29日。由特定的周期来安排连大月,所用朔望月长度约29.531日。约鲁僖公五年(公元前656年)前多建丑,确非建丑的年份占6%;后多建子,确非建子的年份占10%。置闰的方法尚不规范,而约隐含的基本条件、并引进若干合理设定后,给出了鲁国历谱。春秋各诸候国的历法与鲁国历法大同小异,在建正问题上各行其是。春秋历法  相似文献   
44.
西周金文形容词的词义系统进行研究,发现西周金文形容词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词义上的相互联系使西周金文形容词形成一个系统,其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上。从甲骨文到西周金文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聚合关系是不完全相同的,这说明词语的变化不仅是单个的词的变化,也是词语聚合关系的变化,从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到另一个共时的词汇系统,词语的聚合关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西周金文形容词中同义词、反义词和类义词的聚合关系有的一直在语言系统中传承,直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45.
西周时期的"礼射",是射箭比赛与西周尊礼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发现:西周的礼射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而且具有教育教化作用,随着"礼"与"乐"结合的深入,礼射在西周末期成为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其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程序更是我国早期竞技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46.
本文从殷周政治变革入手,探讨庄子处世之道的历史根源。这里的"处世之道"不仅包括庄子对个体"处世"的思考,还包括庄子对人君"处世"的思考。这一重大变革的影响就是春秋时期治世理论对"德"的进一步强调,以至于孔子提出"为政以德"的治世理论。庄子人君的处世之道,或者说治世之道,是对这些方面的继承和再阐释。但庄子对德政中"有为"的方面,即后来孔子所谓"仁"的方面多有批判孔子在构建其政治哲学之余,也有关于个体精神自足、自由、自乐的论述。庄子一方面继承老子之道,发展了这种独立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在对意识形态之"仁"的批判中真正回到孔子"仁"的原初意义"仁者爱人"上。  相似文献   
47.
陕西二字属古地名,名称源于西周初年。《辞海》中诠释:“自陕而东者,周公主之;自陕而西者,召公主之。”周武王伐纣建立  相似文献   
48.
赵永恒  刘高潮 《科学》2004,56(6):14-16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有纪年的历史却仅从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在20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把中国的历史纪年由西周共和元年向前延伸了1200多年。  相似文献   
49.
试论汉语个体量词系统的萌芽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个体量词系统的萌芽期问题历来聚讼不已,目前主要有"殷商说"、"汉代说"、"先秦说"三种说法.笔者尝试将个案分析同系统研究结合起来,制定了个体量词系统的考察标准,认为个体量词系统萌芽于西周时期.  相似文献   
50.
青铜器纹饰盛行于商周时期,其发展轨迹是商代为幻想动物纹,西周早期为写实动物纹,西周中晚期为几何纹。可见,西周中晚期青铜纹饰发生了较大转变,究其原因,应当受当时社会的礼制、文化等因素影响。而目前学界对于青铜纹饰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尚浅,且对于纹饰发展演变的研究也相对薄弱。由此,从青铜纹饰研究着手,探讨西周礼制对青铜纹饰发展演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