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73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698篇
系统科学   313篇
丛书文集   630篇
教育与普及   89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8篇
现状及发展   138篇
综合类   15372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63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609篇
  2012年   727篇
  2011年   824篇
  2010年   760篇
  2009年   889篇
  2008年   962篇
  2007年   934篇
  2006年   741篇
  2005年   734篇
  2004年   685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605篇
  2001年   639篇
  2000年   541篇
  1999年   476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28篇
  1995年   418篇
  1994年   363篇
  1993年   294篇
  1992年   293篇
  1991年   257篇
  1990年   245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136篇
  1987年   70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对砂轮平衡精度与磨削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之间关系作了研究 ,通过理论与实验 ,给出了砂轮不平衡量与工件表面粗糙度关系式。为砂轮在线液体平衡的方法减小砂轮表面粗糙值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2.
采用低能电子绕射(LEED)和俄歇电子能谱(AES)的方法,研究了铝(210)表面的弛豫和表面结构。按多童散射理论,使实验测得的和计算的LEED谱有较好的吻合。结果表明:铅(210)表面的弛豫仲展至表面五个原子层,且垂直于表面的驰豫较平行于表面的弛豫显著得多。最后用静电模型对这些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3.
实验分析表明.燃料成形机原推进片易磨损的主要原因是表面硬度相对较低;磨损机理为硬磨粒反复犁沟挤推塑变剥落。在此基础上研究的球铁推进片稀土硼共渗强化工艺能提高推进片使用寿命5倍以上.图9,参3。  相似文献   
64.
《苏南科技开发》2004,(9):44-44
王东来,男,1964年4月出生,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1986年苏州医学院医学系毕业,2000年苏州大学外科学(骨科)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擅长颈椎、胸腰椎创伤(骨折、脱位、外伤性截瘫)、退行性病变(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滑脱)、肿瘤及炎症的诊治,四肢骨折、脱位的治疗  相似文献   
65.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法沉积金刚石薄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亦真 《科学通报》1991,36(19):1454-1454
金刚石以其卓越的理化性能而受到人们普遍重视。近年来兴起的低压气相合成法,为金刚石在各领域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光明的前景。但诸多种低压合成法的不足之处在于金刚石的沉积速率还比较低,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直到80年代末,才在日本出现了一种高速沉积金刚石薄膜的方法,就是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方法,其沉积速率比其它低压法要高几倍到几十倍。  相似文献   
66.
67.
68.
提出了一个关于氧化物半导瓷晶界势垒起源的新观点,认为晶界势垒起源于烧结过程中外界氧在晶界中的扩散,与材料的结构、化学缺陷、掺杂、外界气氛、烧结工艺、组成状态等有密切关系,并用此理论解释了许多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氢气为载气和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以苯和二氧化碳为例,对不同电离电位样品组分经过和不经过等离子体两种样品引入检测器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发现检测器分别具有质量型和浓度型检测器的响应特征.探讨了空气引人等离子体对检测器分析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非接触式的钢丝绳运动速度,运行距离及所受张力的检测方法;分析了检测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和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提出了在实测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