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24篇
丛书文集   43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18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31.
本文采用 Frants 超簿层等电聚焦分析技术进行海南省1353人血清α_1—抗胰蛋白酶等位基因频率调查。结果表明该人群α_1—抗胰蛋白酶等位基因频率为 M_10.7158M_20.1981 M_30.0732,此外尚发现 MEtokyo,M-Haikow—1,M-Haikow-2,Mz,完全缺失型和未定型共6种变异类型,其总发生率占该人群1.85%。  相似文献   
132.
提出了曙红(Eosin)-H2O-HRP-Luminol化学发光体系测定HRP(辣根过氧化物酶)及HRP标记物的方法。将该方法与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成功地用于测定病人血清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含量,测定结果与经典的ELISA显色光度法进行对照,二者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133.
134.
通过阐述我国动物血清规模化生产的现状,对其分类、应用和国内外的质量控制标准作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血清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hioredoxin interacting protein,TXNIP)诊断与其他血液学指标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270例)与同时期健康体检者(73例)血清TXNIP水平(ELISA法)、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血液学指标.结果 2型糖尿病组血清TXNIP与唾液酸(S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XNIP与SA单独诊断2型糖尿病的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6(敏感度0.815,特异性0.438,约登指数0.253,P=0.003)与0.646(敏感度0.632,特异性0.616,约登指数0.248,P=0.000).TXNIP联合S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等联合诊断2型糖尿病的线下面积AUC=0.749(敏感度0.494,特异性0.903,约登指数0.3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血清TXNIP检测可对2型糖尿病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分子生物学靶点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究中华眼镜蛇(Naja atra)血清对自身蛇毒中主要酶类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不同稀释倍数的中华眼镜蛇血清与蛇毒于37℃孵育30min后,检测蛇毒中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L-氨基酸氧化酶和5′-核苷酸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中华眼镜蛇血清对自身蛇毒中磷脂酶A2和5′-核苷酸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血清稀释2倍时,可以使蛇毒磷脂酶A2活性降低28.44%(p<0.001);当血清稀释8倍时,可以使蛇毒中5′-核苷酸酶活性活性降低23.44%(p<0.001)。中华眼镜蛇血清对自身蛇毒中的透明质酸酶、乙酰胆碱酯酶和L-氨基酸氧化酶均无抑制作用。【结论】中华眼镜蛇血清中存在蛇毒磷脂酶A2和5′-核苷酸酶的抑制剂,该结果为后期蛇毒抑制剂的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7.
目的了解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探讨肿瘤标志物在新辅助化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接受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腹部超声和磁共振检查确定在新辅助化疗前后肿块的大小;通过淋巴细胞的病理结果判断子宫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两轮新辅助化疗及宫颈癌根治术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癌胚抗原、血清糖类抗原125、鳞状细胞癌抗原),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和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在化疗和手术后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EA:F=11. 07,P <0. 05;SCC-Ag:F=8. 84,P <0. 05;CA125:F=10. 18,P <0. 05)。新辅助化疗能减少局部晚期子宫颈癌患者的比例(χ2=7. 17,P <0. 05)。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缩小≥1 cm的的患者,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低于肿瘤直径缩小<1 cm的患者,其中鳞状细胞癌抗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4,P <0. 05)。但是化疗后肿瘤标志物水平不能明显反映患者淋巴转移情况。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是反映新辅助化疗有效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8.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52例难治性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托伐普坦片口服,对比两组患者的心衰改善效果。结果持续治疗1周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和体征如呼吸困难、肺淤血、下肢水肿改善更明显;血清NT-proBNP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增加、血清钠离子浓度升高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 <0. 05);同时患者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升高(P> 0. 05)。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托伐普坦片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较好,对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9.
为了对全脑辐照诱导神经损伤后的大鼠血进行外周血中神经化学物质类生物标志物的筛选,采用前期建立的血清中神经化学物质的化学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对不同全脑辐照剂量(0、10、30 Gy)和分次累积辐照(10 Gy×3)大鼠血清中42种神经化学物质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基于靶向代谢组学策略的统计学分析.单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辐照组(10、30、10 Gy×3)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酪胺、谷氨酸、酪氨酸、色氨酸、褪黑素、α-丙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0 Gy),而乙酰胆碱和褪黑素的浓度变化趋势相反(p<0.05).同时发现10 Gy×3组中神经化学物质含量的变化程度低于30 Gy组,表明分次累积辐照造成的神经化学物质扰动程度较同剂量的单次辐照低;通过结合多变量统计OPLS-DA模型分析中的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本研究筛选出乙酰胆碱、谷氨酸、酪胺和褪黑素(p<0.05,VIP>1)可作为全脑辐照诱导神经损伤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联合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17(IL-17)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85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HMGB1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免疫层析定量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分析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表达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结果 重症呼吸衰竭组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明显高于慢性呼吸衰竭组(P<0.05),心肌损伤组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明显高于心肌正常组(P<0.05),血清NT-proBNP、HMGB1和IL-17是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联合检测诊断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为0.893,敏感度为84.6%,较三者单一检测水平高.结论 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HMGB1、IL-17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且三者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心肌损伤有关,或可作为预测心肌损伤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