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陈海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0):4715-4722
物源方向研究对古地貌和古构造恢复、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和物性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重矿物组合特征、ZTR指数、泥岩颜色、砂砾岩厚度、沉积相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判断。研究表明,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来源于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古物源方向影响沉积砂体的空间展布,控制了大庆长垣以东裕民地区扶余油层沉积体系分布格局,砂体厚度、砂岩展布方向和物源方向有很好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52.
随着开发的深入,开发区井距由开发初期的500-600m,到目前的一百米甚至几十米,加密的井网为恢复砂体原始的空间展布特征成为可能。本文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和描述,利用密井网开发区的测井、录井及各种地质资料,对研究区目的层段的沉积环境、沉积特征进行了精细研究,认为松辽盆地萨尔图油田葡萄花油层的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通过对1000多口井的详细解剖,提出了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识别方法、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其它地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的解剖提供参考,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内剩余油挖潜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由于高台子油田扶杨油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环境以及微相类型还没有明确认识,因此为确定该区的有利勘探储层,满足扶杨油层精细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沉积环境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识别出了2类亚相9个微相。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建立了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各单层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54.
刘继顺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1):2569-2574
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扶余油层以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大部分地震反射连续性差,能量变化大,空间分布非常不稳定,在细分层序单元内(一般是四级或四级以上层序)等时对比追踪每一个层序界面是困难的,而沿等时切片进行属性提取与分析,则存在穿时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地震沉积学基本理论,结合松辽盆地实际沉积特征,采用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精细解释、井震统层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等比例地层切片技术、最佳属性视窗刻画地震地貌等技术对该区河道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区内河道沉积特征得到清晰刻画,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地震沉积学,并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基本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55.
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开发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二类油层沉积环境变化大,平面和纵向上具有严重的非均质性,造成了聚合物驱开发动态特征与主力油层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比和分析大量的二类油层和主力油层开发动态资料,得到了二类油层聚合物驱驱油特点:一是注入能力低,井组间压力不均衡;二是采液强度低,产液量下降幅度小;三是增油倍数低,增油效果差;四是含水下降幅度小,见效时间差异大。对开发动态的深入剖析,为研究二类油层的开发规律和制定合理的增产措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6.
为了研究松辽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成藏规律,在其油侧向运移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势能汇聚洼槽带为油气侧向运移优势路径的研究方法,对台9区块葡萄花油层油侧向运移优势路径及其控藏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9区块通过油源断裂进入葡萄花油层中的油总体上由东向西发生侧向运移,发育5条优势运移路径,第2、4、5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远,有利于油向西部长距离侧向运移;第1、3条优势运移路径分布距离相对较近,不利于油向西长距离侧向运移。圈闭只有位于油源断裂附近或位于优势运移路径上,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为油区;否则远离油源断裂且又不在优势运移路径上的圈闭则不能形成油聚集,油气钻探则为水区。  相似文献   
57.
特低渗透油藏CO2非混相驱油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树101井区特低渗透油层,结合油藏条件,通过一系列室内实验,确定了CO2驱油机理。研究表明:随着CO2注入量增加,溶解油气比、体积系数和膨胀系数增大,粘度降低,束缚水体积膨胀。在27MPa下注入CO2,地层油体积膨胀1.4847倍,残余油饱和度降低11.43%,地层油粘度降低到原粘度的48.51%,束缚水体积膨胀1.1324倍。同时当地层压力从27Mpa降低到原始地层压力后,依靠溶解CO2膨胀能,可采出原油15.49%。此外,注入CO2后,CO2-地层油的界面张力降低,CO2可使地层油中的轻质烃抽提和汽化,从而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58.
一种多功能解堵酸液的试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石油开采现场上所应用的解堵剂不能同时解除复合垢堵塞的解堵单一性.配制出一种新型多功能水包油型解堵酸液.该解堵酸液是在适当的表面活性剂作用下,以15%的盐酸作为外相,以高溶解性能的油为内相所形成的乳化体系,其配方为0.5% OP-10+0.5%Span80+0.2%Tween80+0.06%咪唑啉+0.01%十二醇,油相含量和水相含量相等.试验研究表明,将这种乳状酸液注入地层后,对地层中无机垢(碳酸钙、碳酸镬等)和有机垢(主要是胶质沥青)有着较好的溶蚀能力,以迭到解除油层堵塞,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率、增强地层流体导流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9.
F油层是大庆外围油田现阶段主力产油层之一,研究它的矿物含量对速敏的影响对高效开发该油层有很高的指导意义。使用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和偏光显微镜分析得出F油层天然岩心的各种矿物含量。通过速敏实验,得到岩心的速敏指数。在多种矿物影响下,使用SPSS分析软件确定多种矿物含量在控制变量下的相关性,得出F油层速敏的主控矿物,分析得出主控矿物与速敏指数之间的关系,拟合出一个矿物含量与速敏之间的数学模型,为高效开发该储层油气资源提供保证,并为速敏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0.
潜山油藏作为非常规油藏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陆续实现突破。Bongor盆地2013年首次发现潜山油藏,针对该盆地潜山岩性复杂,储集空间多样,储层识别和评价难度较大的问题,通过对大量的岩心数据进行分析,基本厘清了Bongor盆地潜山岩性,通过分析不同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确定了岩性识别定量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分析其力学性质,优选出了优势岩性,并利用常规测井曲线,结合全烃值和峰基比的方法,首次建立了该盆地潜山油藏储层和油层定性定量识别标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