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地比及古地貌特征,对松辽盆地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新庙西新北地区扶余油层存在两大物源体系,分别是西南方向以锆石为主要重矿物类型的西南保康物源体系和以石榴石为主、锆石次之的南部怀德物源体系,两大物源体系共同控制了新庙西新北地区泉四段沉积时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并且形成了"多物源混源沉积、各物源源间存异、各时期继承发育"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南部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以及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从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砂地比平面分布、沉积微相以及垂向厚砂体追踪等方面对物源方向进行了判断。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南部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存在西南保康沉积体系和南部长春怀德沉积体系。并对每个沉积体系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和厘定。古物源与沉积体系具有良好的空间配置关系,决定了松辽盆地两井东-木头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沉积物源的研究将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录井和密井网测井数据基础上结合岩芯和重矿物资料,对物源体系、储层沉积特征及单砂体级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垣以东地区扶余层主要受北部拜泉—青冈物源和西南保康物源控制,两物源在徐家围子附近交汇后向东流出,发育典型的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平原和内前缘亚相为主,微相类型主要为顺直型分流河道,呈北东向和南北向展布;平面上砂体在北部和西南部最厚,向凹陷中心逐渐减薄;垂向上中部(FⅠ6-FⅡ1小层)砂体最发育,是主要的储集层位。沉积微相与构造叠合显示出沉积微相明显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分流河道砂与构造合理配置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最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4.
陈海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3):3039-3044
沉积相分析是研究沉积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等资料,研究结果认为裕民地区扶余油层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绘制了扶余油层17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流河道沉积砂体呈南西-北东向展布,由南西向北东逐渐减薄,受河道频繁摆动和多期河道叠置切割影响,河道砂体呈复杂条带状或指状。FII2小层以上的分流河道砂体是研究区主要的油气聚集体,为今后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的物源及沉积特征.基于露头和岩心等资料,分析古水流方向、重矿物、轻矿物以及岩屑类型在平面上的差异分布特征,探讨靶区的物源方向及砂体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陇东地区主要受东北、西南方向两大物源体系影响,西北和南部控制较弱,但仍有混源沉积的特点;物源供应的差异导致砂体分布具有明显差异,靶区东北部的长4+5油层组沉积速率更快、砂体更厚,多期叠置特征明显;长4+5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北部)、湖泊相(中部)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南部至西南部)3类沉积,由长4+51亚组至长4+52亚组湖泊发生明显的萎缩,砂体进积特征明显.研究区长4+5的砂体主要受物源方向控制,东北部曲流河三角洲砂体较其他地区厚度大、连通性好.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资源潜力,是下步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之一,针对该研究区,运用各类地质、地球化学、试油、钻井、录井及分析测试数据,结合沉积学研究与数值模拟技术分析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的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研究后认为,该区扶余油层的油源条件、沉积与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均较好,是成藏的主要条件,为油气的形成与富集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的油藏类型以复合油气藏为主,岩性与断层油气藏次之,背斜油气藏较少,复合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大庆长垣中央隆起的两翼,岩性和断层油气藏全区都有分布,背斜油气藏主要发育于大庆长垣中央隆起顶部附近;生油凹陷、储层岩性、断层是该区扶余油层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的成藏模式有单向供油侧向运聚模式、双向供油侧向运聚模式与上生下储垂向运聚模式3种。  相似文献   

7.
 物源方向研究是沉积相研究的重要内容,物源方向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古水流的方向,控制了砂体的展布范围和延伸趋势。因此,物源方向的分析和研究对沉积相展布、储层评价及油气成藏等综合分析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盆地区域地质背景、重矿物组合、砂岩厚度及沉积砂体展布特征,对松辽盆地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进行物源分析。结果表明:大安沿江地区葡萄花油层西区受西北物源(北西、北西西两分支)控制,南山湾地区受北部物源北东向分支控制。  相似文献   

8.
采用重力异常法与古地貌分析法、砂岩骨架成分分析法、重矿物分析法、地震属性分析法、砂体分散体系分析法,对沧东凹陷孔三段主体沉积区物源体系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重力异常与古地貌分析,初步标定孔三段主体沉积区6个物源口;根据砂岩骨架成分分析和重矿物特征分析,标定4个物源体系;结合地震属性和砂体分散体系分析,确定了孔三段主体沉积区的6个物源体系及其空间分布范围;并根据地震属性特征和古地貌特征,对孔三段主体沉积区内无井资料地区的砂体规模和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对今后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耿湾-史家湾地区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文章通过常规矿物成分、重矿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剖面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耿湾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3个方向物源控制,即东北、北西和西南部,其中东北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良好,并从根本上决定了长6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以及砂体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0.
韩云  王新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0):2306-2309
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单砂体具有薄、多、散、杂等特点。砂体厚度横向变化快,用常规的预测方法难以对单个砂体进行准确描述。为此,在该区展开了基于合成记录正演模型的河道识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通过精细落实研究区内储层展布情况,利用合成记录正演模型技术,对扶余油层河道砂体识别展开研究工作。通过对已钻井岩石物理分析,利用Landmark合成地震记录对单井目的层进行去砂层实验,从而确定工区目的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针对正演模型得出的响应特征对主要目的层进行属性分选、优化,最终对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川地区的扶余油层河道砂体进行识别,并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河道进行空间刻画。  相似文献   

11.
秦秋寒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5):3503-3509
应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并结合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特征,将他拉哈-常家围子地区葡萄花油层划分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5个中期基准面旋回,25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建立起该区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岩心、测井曲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测井相模式,并绘制相应沉积微相图.平面垂向相序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红山嘴油田红003区白垩系清水河组一段剩余油的分布,在储层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压汞测试,测井资料,对该区的宏观非均质性从层内、层间和平面3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该区属于潮湿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扇中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辫状河道、砂坝和溢流沉积。砂层组具有冲积扇洪水期与枯水期交替沉积的特点,各砂层层内渗透率呈复合韵律,层内夹层多,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砂体自西北向东南呈条带状分布,沿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和物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的砂体连通性和物性则较差,而横向砂坝的发育和边部砂坝的欠发育,使得砂体厚度向东西方向减薄,具有薄-厚-薄变化特征,平面非均质性强。同时,鉴于纵向上较强的非均质性,给出了采取细分开采,分层注水,以降低层间干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井出砂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井出砂监测系统中,出砂信号检测传感器为其关键技术之一.提出采用PVDF压电薄膜为敏感材料,设计了缠绕型的出砂信号检测传感器.给出了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信号处理原理.传感器应用在稠油油井出砂模拟系统中,识别出了砂粒对管壁碰撞后产生的声波信号,从而验证了该新型传感器工作的有效性,且其具有易于安装、灵敏度高的特点.试验结果表明,由该传感器检测流体中的含砂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文昌A/B/C油田珠江组一段上部储层发育于浅海陆棚沉积环境,主要砂体为滨外浅滩、滨外砂坝复合体,相对而言滨外砂坝微相因水流的搬运、清洗作用强、泥质含量相对低、砂岩相对纯净而表现为相对优质的储层,但在平面及纵向上滨外砂坝微相变化较快,砂体的叠置关系不清,因此分析滨外浅滩、滨外砂坝沉积微相的特征,并确定储层砂体的展布规律对优质储层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通过3个油田的沉积差异性分析认为,构造走向控制砂体展布方向,距物源区远近和水体深浅决定储层砂体物性特征,文昌B油田近物源、水体较浅,其构造高部位的滨外砂坝砂体为优质储层分布区;文昌A油田距离物源较远、水体较深,储层物性最差;文昌C油田储层物性中等。  相似文献   

16.
为弄清古地貌对伊通盆地新安堡凹陷古近系万昌组一段层序地层发育时沉积控制规律,首先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把万昌组一段划分为完整的三分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然后对不同体系域沉积前的古地貌进行分析,预测其物源方向及沉积物搬运路径,最后结合波形聚类明确了不同体系域沉积相平面展布。认为:低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最为充足,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方向增加,砂体在全区都较发育;湖侵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减少,沉积物体积向盆地边缘方向增加,砂体在凹陷的东南缘较为发育;高位体系域沉积时期,物源开始增加,沉积物体积向盆地中心及西北缘方向开始增加,砂体在凹陷的西北缘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17.
Late Miocen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Wang  YingMin  Xu  Qiang  Li  Dong  Han  JianHui    Ming  Wang  YongFeng  Li  WeiGuo  Wang  HaiR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4):1488-1494
A huge submarine fan is discovered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the seismic and borehole data in the binding site of Yinggehai basin and Qiongdongnan basin in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The fan,mainly formed during Late Miocene (Huangliu period) has an area over 10000 km 2 and maximum thickness of over 2000 m.It is characterized by a wedge-shaped oblique progradation configuration on the dip profile and a hummocky bidirectional progradation configuration on the strike profile.The core and Logging data from the well YC35-1-2 located in the front side of the fan indicate that sandy gravity flow deposits are predominant in lower Huangliu Formation and change to interbeds of sand and mud in upper Huangliu Formation.The fan is interpreted as a sand/mud-rich submarine fa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athy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of Huangliu period.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provenance indicates that neither the Guiren Uplift in the west nor the Hainan Uplift in the north can serve as the major provenance for the submarine fan.The provenance is considered to be from the Red River,based on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tudy of the Huangliu Formation in Yinggehai basin.The fan is thus named as "Red River submarine fan".The Red River depositional system consists of th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the Red River delta,and associated submarine canyons.The discovery of the Red River submarine fan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uplift of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evolvement of Red River Fault Zone.Furthermore,it also points out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epwater hydrocarbon exploration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中部莫西庄的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砂体在纵向、横向上变化大,且物性不均匀。本文通过对钻井、测井、试油等地质资料的分析研究,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采用地震高分辨率非线性三维整体反演方法,对多种参数进行了反演和处理,获得了反映砂岩分布特征的速度、密度及伽马等属性参数的三维数据体,并综合地质资料进行沉积分析、砂岩累计厚度和有效砂岩累计厚度及储层分布研究。通过物性特征分析,建立了识别和评价三工河组砂体的物性标准,利用岩性划分标准和地震多属性数据,提取出三工河组砂体和有利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三工河组砂岩和有利砂岩发育,并以条带、砂坝和席状砂形式展布,展布方向与区域沉积方向一致。其中三工河组优质储层段J1s21和J1s22厚度较大,具备良好的物性条件,具有较高的产储能力和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