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服役条件的恶化和铸造缺陷的存在导致重载货车钩大量出现裂纹.根据实际应用中钩裂纹的出现位置和宏观形态,建立了含裂纹的钩有限元模型.采用相互作用积分法分析了牵引面水平中心线位置处、水平中心线附近及沿水平中心线处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并结合裂纹区不同位置处应力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应力对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牵引面处裂纹前缘的应力强度因子与裂纹位置和裂纹形状比有关,且相对于裂纹尺寸,应力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2.
53.
采用RNGκ-ε湍流模型与VOF多相模型对扭曲斜切型挑坎进行水气两相流三维数值模拟,模拟了挑流水的空中形态,水挑距,水挑高,以及水速度分布、湍动能k与湍动能耗散率ε的分布情况.数值模拟成果与模型试验观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可以为工程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胡泊  解德富 《科技信息》2008,(5):300-300
目的:探讨甲状管囊肿临床诊治方法和复发原因。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住院手术的138例甲状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性分析。结果:进行手术切除的102例中,单纯切除30例,切除部分骨骨膜17例,连骨中段切除35例,6例未切除骨,骨上组织作柱状切除后行荷包缝合,合并瘘管10例均行梭形切口切除瘘口皮肤,并将瘘管及骨体中部一并切除.有4例未切除骨中段。结论:甲状管囊肿手术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未彻底切除骨和瘘管是复发的常见原因。  相似文献   
55.
西施舌血清和肌肉提取液凝集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血凝试验测定西施(Coelomactra antiquata)血清和肌肉提取液对8种红细胞的凝集活性,同时进行热稳定性、糖抑制和pH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西施的血清和肌肉提取液均能凝集试验所用的8种红细胞,但肌肉提取液的凝集效价高于血清(人O型血除外).二者的热稳定性均较高.血清对草鱼红细胞的凝集作用可被试验用的7种糖抑制,而肌肉提取液则不被7种糖抑制.二者在pH 4.0-10.0的范围内均具有凝集活性.试验结果表明,西施血清和肌肉提取液均含有凝集素,但种类不同.  相似文献   
56.
保形平流方案在海洋环流模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潺  俞永强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1):1442-1448
通过将两步保形平流方案与二阶中央差物质输运平流方案进行对比,发现对于理想的一维平流方程,两步保形平流方案可以给出更准确的模拟. 进而将此方案引入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海洋环流模式(LICOM)中替代温度和盐度方程中的二阶中央差平流方案,发现在热带中、东太平洋区域,相对于原模式,模拟结果在温度场上有较大的改进,较好地克服了以往存在的赤道太平洋冷过强的问题. 对比海表平流项变化和温度变化,运用线性回归分析,证明平流项的变化是改进中、东太平洋的重要原因,也由此表明两步保形平流方案的优点.  相似文献   
57.
宋以前虽然有关于疾病中部症状的描述,但并没有形成诊.金代,苔异常被作为伤寒病中一个具有辨证意义的主症,奠定了诊的基础.元代出现的诊专著是为了证明当时的外感病新学说"火热论"而建立的诊断方法.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研究诊的医家们却力图用已经成为外感病治疗模式的六经辨证来研究、发展诊.直到温病学派成熟,建立了卫气营血辨证的诊方法后,外感病诊才从六经辨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诊得以从诊断外感病扩展到诊断内伤病,理论环节是建立了的脏腑分部学说,技术环节是确立了色与脏腑、气血、津液之间的联系.这一学术转化在清末完成.清末与民国时期,诊被作为中西医汇通的典范,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中西医汇通学派的研究对诊的推广和应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突触的类型及突触各组成部分出现频率的差异,为神经生理学研究和神经解剖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方法:用猫作为试验动物,采用确定部位和功能的传入纤维进行细胞内注射,电镜连续切片观察技术。结果:1.猫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形成的突触以中间型为主;2.猫慢适应传入纤维终止于三叉神经感觉主核形成的突触以复杂型为主;3.形成三联体的数目及形成突触的各组成部分出现的频率,三叉神经感觉主核相对较高。结论:三叉神经感觉主核是的主要终止核团。  相似文献   
59.
石蒜科6属6种植物叶表皮的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石蒜科(Amaryllidaceae)中石蒜属(Lycoris Herb),朱顶红属(Hippeastrum Herb),文殊兰属(Crinum,L),龙兰属(Agare L),网球花属(Haemanthus L),和君子兰属(Clivia Lindl)6属共6种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石蒜科表皮细胞形状多数为长矩形,椭圆形或近圆形,无副卫细胞,但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以及气孔器分布密度在种属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作为鉴定该植物种及属的性状之一,同时也为石蒜科植物的系统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0.
西施舌稚贝对3种微藻选择性及摄食率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西施稚贝的摄食率及藻类选择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施稚贝对直径11.2 μm四爿藻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对云霄微型藻和牟氏角毛藻的摄食率均偏低.西施稚贝对四爿藻的摄食率在第5 h时达到最高值(174.928×10-5mg·h-1).当西施稚贝分别摄食3种藻类时,在适宜的藻类密度范围内,摄食率均随着藻类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加,当藻类密度达到一定值后,摄食率呈下降趋势.西施稚贝摄食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关系适用二次多项式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