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4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93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在取心、岩石物理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统计方法对雷64区的岩性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砂质细砾岩和不等粒砂岩两大类.利用直方图法优选出识别这两大类岩性的敏感测井曲线,并且依据优选出来的敏感测井曲线,建立了用于识别砂质细砾岩和不等粒砂岩的测井响应交会图法、决策树模型、系统聚类模型.通过对上述三种模型进行精度分析,发现决策树模型的精度要高于测井响应交会图法和系统聚类模型.同时利用所建立的两种决策树模型对雷71井进行岩性识别,将识别结果与实际取心对比,发现综合判断准确率均大于85%.结果表明,给出的决策树模型可很好地用于该地区砂砾岩储层的岩性识别.  相似文献   
102.
近年来,随着油气藏开采水平提高,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于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孔隙度小、渗透率低、粘土矿物类型丰富和岩性致密等特殊的地质特征,导致此类油气藏经济高效开发难度大。虽然在国内外已有成功开发致密油气藏的先例,但目前对于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该文对目前致密砂岩油气藏的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借该文对致密砂岩储集层开发技术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3.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洛伊地区三叠系上统储层孔隙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砂岩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普遍较低。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及微裂缝3种孔隙类型,孔隙吼道分布较不均匀,半径普遍较小,孔喉结构为微孔细吼型。三叠系上统储层孔渗较低,非均质性较强,大多数样品的渗透率低于0.1×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特征主要受沉积及成岩作用的控制,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该区主要的储集砂体。成岩作用过程中胶结作用及压实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度损失的主要原因,压实作用减孔量达到25.94%,溶蚀作用及交代作用对储层孔渗有较好的建设作用,构造作用所形成的微裂缝为流体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提高了储层的渗流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通过研究地层导电机理和水淹过程中混合液电阻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纯砂岩导电模型计算混合液电阻率的方法。首先将砂岩储层等效为体积模型,根据并联导电模型得到混合液电阻率与原生水电阻率、注入水电阻率的数学关系,然后结合纯砂岩的Archie公式进行迭代求解,得到混合液电阻率和含水饱和度。该方法在L油田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5.
致密油藏储量大,开发成本高,实现经济开发至关重要。以C油田致密油藏典型区块为例,采用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方式,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5种不同渗透率级别、8种排距下CO2驱的开发效果,结合经济评价指标分析不同油价下CO2驱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当前油价下,渗透率在0.1×10-3~1×10-3μm2时,建议C油田致密油藏典型区块采用注CO2开发方式;缩小排距,采出程度提高,内部收益率降低,建议根据C油田开发方针和原则选择合适的排距;增加生产年限,累计采出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呈现降低趋势,建议C油田根据自身情况需要选择合理的生产年限。  相似文献   
106.
由于天然气水合物仅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稳定存在,为了保持水合物稳定,在钻井过程中宜采用低温钻井液,而在低温条件下钻井液能否对井底岩石表层起到软化作用,对于提高机械钻速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钻井液对井底岩石表层软化作用机制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建立低温钻井液软化井底岩石表层定量评价方法,以清水为对比浆液,通过试验将6种水合物地层模拟钻井液(分别含有质量分数为0.1%的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盐处理剂)在低温条件下对薄片砂岩试样的软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两种有机盐处理剂,含表面活性剂的4种模拟钻井液在低温条件下对岩样软化效果更好,有利于提高岩石破碎效率和机械钻速;4种含表面活性剂钻井液中,含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钻井液对岩样的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7.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水平井衰竭式开发产量递减变化规律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初期稳产阶段,主要受人工裂缝周围体积压裂未返排液补充能量的影响;二是递减较快阶段,由压裂未返排液能量补充向溶解气驱的转化过程;三是稳定递减阶段,主要受溶解气驱的控制,基本符合双曲递减规律。在这些基本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现场开发试验效果评价,确定合理的水平井体积压裂衰竭式开发关键技术参数:井距500~600 m,人工裂缝段间距90 m;排量10~12 m3/min,单段入地液量和加砂量分别约为1 100和100 m3;生产流压在初期稳产阶段略大于饱和压力,递减较快阶段略低于饱和压力,稳定递减阶段保持不低于饱和压力的2/3;致密油示范区水平井初期单井产量达到周围定向井的8~10倍;年累积产量达到同样面积直井的1.4~1.8倍,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08.
LNS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岩性致密、低孔低渗、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其砂岩含气储层与页岩夹层的声波传播速度特征相似,常规方法难以有效识别该类含气储层并刻画其平面展布。通过构造及小断层的精细解释确定有利的裂缝发育区,然后在拟声波反演滤除须二段泥质部分的基础上,利用低频增量属性对储层含气性进行检测以降低地震的多解性,在考虑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流体检测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区须二段有利勘探区域,并建立了有效的储层预测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及井位部署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9.
利用铸体薄片分析、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测试技术,对延长油田定边采油厂新安边地区长7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并探究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储层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隙,以片状及弯片状喉道为主,孔喉匹配类型有粒间孔缩颈型喉道,粒间孔片状、弯片状喉道,溶蚀孔...  相似文献   
110.
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非均性强、开发难度大的特点,储集层沉积环境变化快,沉积微相类型多,岩石胶结成分种类多、含量差异大、致密化成岩作用强;孔隙小、喉道窄,储集层渗透率低;气、水两相流动的通道小,渗流阻力大,水、气界面的表面张力大,水锁效应明显。特别是水平井压裂液规模大,一般是3 000~5 000 m~3。大量的压裂液在较高的工作压力下进入地层中,进一步加大了水锁伤害程度。通过对致密砂岩储层的伤害实验、理论计算及实际压后特征的统计分析,明确了致密砂岩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压裂液侵入时间对压裂水平井水锁伤害的影响,分析了3种不同的水锁伤害类型特征,并提出了降低水锁伤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