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0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469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2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212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发育陆相坳陷型湖泊三角洲相低渗储层。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光衍射、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等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延长组长6-长2段低渗致密储集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成岩动力学及孔隙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低渗透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该组砂体以长石砂岩为主,次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矿物成熟度低;②孔隙类型包括残余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微裂缝,其中残余粒间孔是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③主要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自生粘土矿物胶结作用等,其中溶蚀作用产生的次生孔隙对储层物性的改善不足;④成岩作用开始较早、塑性岩屑颗粒大量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是导致早期砂岩孔隙丧失的根本原因,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次生孔隙不发育是造成后期储层岩石致密的主要因素。含油气性分析结果表明,砂体的不同沉积成因类型是层间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同一成因砂体内部的非均质性是层内含油气性差异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92.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的机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维复合防砂技术是针对疏松砂岩油藏防细粉砂而提出的一项新技术,通过“稳砂”和“挡砂”作用来防砂,无须下入筛管,不会对渗透率造成伤害。从纤维复合防砂机理入手,介绍了特种纤维的制备与表面处理,对特种纤维的耐酸、碱、高矿化度水及其耐高温性能进行了试验,并进行了纤维复合防砂的矿场先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耐酸、碱、盐以及耐温性能好,加入纤维后大大提高了树脂涂敷砂的强度,同时改善了人工井壁的渗透性,延长了防砂有效期。  相似文献   
993.
传统的暂堵方法主要是依据储层的平均孔喉直径优选暂堵剂的颗粒尺寸,对具有较大尺寸的孔喉封堵效果较差。对根据储层孔喉尺寸分布确定暂堵剂颗粒粒度分布的理想充填暂堵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依据该方法设计出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在室内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理想充填暂堵型钻井完井液可有效地封堵同一储层中不同粒径的孔喉,尤其是较大尺寸的孔喉。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设计的钻井完井液对储层岩样的侵入深度较浅,可获得更高的岩心渗透率恢复值及更低的突破压力梯度,具有显著的储层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94.
针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河流相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难度大、非均质性突出的问题,在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辫状河储层为例,运用M iall结构要素分析法,对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从测井曲线提取反映结构要素的多个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要素模糊识别模型,最终编成软件,进行全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目的储层可划分为6级层次界面、11种岩石相类型、4种建筑结构要素,其中4级界面限定的成因砂体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该软件能准确识别地下储层结构要素类型,处理速度快,实用性强。采用该软件对储层内部纵、横方向延伸进行识别,可有效地追索建筑结构的横向变化、砂体的叠置迁移,从而预测河流沉积砂体的复杂分布规律和储层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开发。  相似文献   
995.
储层属性参数预测是油藏描述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克里金或神经网络插值法是较为有效的简便预测方法。针对克里金法具有平滑性、神经网络难以反映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等缺点,用变异函数修正了神经网络的目标函数,并利用遗传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全局优化,形成了一种遗传神经克里金混合插值方法。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具有神经网络较好的自学习、自适应能力;利用变异函数能较好地恢复数据的空间相关性;通过遗传算法全局优化,克服了神经网络目标函数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的缺点;对不同空间分布的样本点均能得到稳定的插值结果,具有比其他插值方法更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特征与形成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海相储层分布广泛,时代从前寒武系到中新生界,其中主要是古生界,特别是下古生界,主要包括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类储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中西部的塔里木、四川和鄂尔多斯盆地.海相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海滩前滨-临滨、潮汐砂坝、潮汐水道、砂坪、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以及浅海陆棚等环境;储层发育的沉积环境对储层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压实作用和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是减少孔隙的重要因素;低地温场地质背景、早期油气充注、溶蚀作用对储层孔隙保存非常有利.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分为礁-滩型储层、岩溶型储层、白云岩储层、裂缝型储层四类;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作用、构造破裂作用是控制碳酸盐岩储层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7.
塔里木盆地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轮西地区奥陶系溶缝洞型潜山油藏中的原油以重油为主,为源自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中、下奥陶统烃源岩的混合油,经历了以侧向运移和聚集为主的加里东晚期-早海西期油气聚集和破坏,即有沿断裂向上调整又有侧向运移和聚集的海西晚期油气聚集并在海西末期降解形成重油的成藏过程.轮西地区奥陶系潜山油藏不存在燕山晚期-喜山期油气充注,却受该期深部轻质油气扩散的影响,表现为重油与原油裂解形成的干燥系数为0.91—0.96的溶解气伴生.通过对该地区奥陶系潜山成藏过程的研究,对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地区早期充注形成的油气藏的勘探潜力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低渗透岩石压敏特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低渗透岩石具有较为明显的压力敏感性。在分析传统的CMS300全自动覆压压力敏感实验研究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岩石受压缩的时间效应,对胜利渤南油田不同类型的低渗透岩石进行了系统的CMS300随机覆压和控时覆压的敏感性测试,获得了多种低渗透岩石压敏特征曲线,并探讨了岩石压敏特征与岩石本身属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机覆压下,储层物性随围压的增加呈单调圆滑下降的趋势;控时覆压下,岩石气测渗透率随覆压的变化呈台阶式变化;粘土总量和有无方解石胶结对低渗透岩石压敏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99.
气藏水束缚堵塞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束缚堵塞是导致气藏储层损害的一个主要因素。结合逾渗理论和有效介质理论,采用威布尔分布作为孔喉分布函数,建立了计算气藏水束缚堵塞严重程度的模型,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表明,气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导致气相有效渗透率的急剧降低,当网络的含水饱和度由6.9%增至26.64%时,气相的有效渗透率下降了37 52%。这对于揭示现场实际气藏水束缚堵塞损害机理以及高效开发和保护气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孔隙度、渗透率、油藏品质指数和流动层指数4个岩石物性参数,应用交会图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油藏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将其取心井和非取心井划分为A,B,C,D4类流动单元,并依据沉积微相分布特征,通过井间流动单元预测,确定了流动单元的空间展布。研究结果表明,在4类流动单元中,A类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下部;B类储集物性较好,主要存在于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中;C类储集物性一般;D类储集物性最差。实际应用效果说明流动单元法可以用来预测储层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