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9篇
教育与普及   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40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23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用脉冲示踪法测试了鼓泡塔和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对其流动混合特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内循环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得到改善,强化了气液传质,有更好的混合效果,提高了反应效率.多参数模型较单参数模型能显著地反映出两种反应器的混合特性及其差别,移位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模型对实验值的吻合程度优于组合模型.  相似文献   
72.
HMC工艺对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重介质旋流器分选(HMC)是煤炭深度降灰脱硫新技术.探讨采用HMC工艺后,磁选尾矿对介质再生、煤泥水沉降特性和絮凝剂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磁尾与伴生粘土矿物的协同效应会改变粘土矿物和煤颗粒双电层的电动电位,对介质回收、煤泥水沉降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3.
张密林  张红霞  陈野 《应用科技》2004,31(12):58-60
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ZnO型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此脱硫剂在中温、无氧条件下脱硫,硫容可达32.5%.同时,进行了锌、铜、锰氧化物的一元及二元组合的脱硫反应.实验证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同时掺杂CuO和MnO2的ZnO脱硫剂的脱硫能力最佳,且降低了单——ZnO脱硫剂的硫化温度,少量的La2O3和CeO2作用于脱硫剂中,增加了脱硫剂的反应活性,提高了脱硫能力.并采用了DTA和XRD技术分析金属氧化物分解温度及脱硫剂组成结构。  相似文献   
74.
艺术形式的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匀称,从形的对称到心理的平衡,这一原始至现代的流变过程,笔者认为可以用重复、对称、平衡来概括为三大板块.这一提法可以近代格式塔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为理论佐证,格式塔理论的确立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知觉心理与视觉思维的研究入手,分析艺术之形演变的心理本能及其客观规律,也就是这种衍变的原动力及其生成因素.  相似文献   
75.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  相似文献   
76.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TAC-HPMo/SiO_2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HPMo)/m(SiO_2)=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其孔隙结构发达、氧化脱硫性能最佳;对于10mL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目标含硫化合物的模型油(硫含量为400μg/g),当m(TTAC-HPMo/SiO_2)/m(模型油)=0.43%、V(H_2O_2)/V(模型油)=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4min时,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对模型油中DBT的脱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7.
利用实验室规模电渣炉在大气气氛下重熔304不锈钢,考察了不同电流强度(1500、1800、2100A)下电渣锭中夹杂物的特征及全氧含量、硫含量变化,并对钢中硫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电渣重熔过程可以有效去除钢中的夹杂物,但随着电流强度的增大,电渣锭的全氧含量和硫含量增加,夹杂物数密度及尺寸增大,电渣锭的洁净度恶化。当电流强度较低(1500A)时,电渣锭中夹杂物主要是以氧化铝为核心、外表裹有硫化物的双层结构,未发现单个的(Mn,Cr)S夹杂;而1800A和2100A重熔时,电渣锭中不仅有以Al-Si-Ca-Ti-Cr-Mn氧化物为核心、外围包裹着(Mn,Cr)S的双层结构夹杂,而且由于电渣锭中硫含量高和凝固过程中残余液相中溶质的富集,其中还有单个(Mn,Cr)S夹杂物存在。本试验条件下,在1500A下重熔更有利于提高304不锈钢电渣锭的洁净度。  相似文献   
78.
利用燃煤电厂尾部烟道的烟气余热来实现脱硫废水的喷雾蒸发是实现其零排放的有效途径,以国内某燃煤电厂330 MW火力机组的烟道为研究对象,利用DPM模型对雾化液滴群在高温烟道内的蒸发及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雾化嘴角情况下液滴碰壁情况、不同负荷下液滴的蒸发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50%、75%、100%烟气负荷工况下,烟气温度越高、烟气速度越快,雾化液滴群完全蒸发所需时间越少,液滴最大蒸发时间在2.85~3.36 s之间。在单烟道结构的最佳喷嘴雾化锥角为65°情况下,越靠近烟道内侧,涡的尺寸越大,越有利于促进喷嘴区的局部液滴群不断向其他区域扩散。  相似文献   
79.
基于我国钢铁行业烧结烟气排放标准、排放特征和现行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了国内外先进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活性炭(焦)吸附工艺、湿法脱硫除尘+选择性催化还原协同净化技术、循环流化床多组分污染物协同净化工艺、高性能烧结废气净化工艺、新型密相半干法烟气集成治理技术等工艺的技术思路、特点和存在问题等,并针对钢铁行业的实际需求对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如何通过开环控制系统完成天线的快速对星,通过对塔电测和大地测量使天线的光轴和电轴重合,通过确定光轴的指向来确定电轴的指向,再将电轴指向与寻北仪和双GPS等定位定向装置的读数对比,得到电轴指向和定位定向装置的固定关系,依据此关系修改跟星的控制程序,最终实现开环控制系统下的快速跟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