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04篇
  免费   312篇
  国内免费   626篇
系统科学   596篇
丛书文集   351篇
教育与普及   3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1篇
现状及发展   92篇
综合类   9115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81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200篇
  2016年   227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492篇
  2011年   543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516篇
  2008年   600篇
  2007年   54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14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341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59篇
  1999年   230篇
  1998年   179篇
  1997年   169篇
  1996年   195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47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21.
对于具粘性双曲型方程组Cauchy问题,通过引进Lax熵-熵流对的方法,得到了解的整体存在性,利用补偿紧致的方法证明了L∞逼近解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22.
一种正则分布推导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个别教材和文章中采用的一种推导统计物理学中正划分布的方法进行了概念和计算上的分析,指出了其错误性。  相似文献   
23.
新的模糊似然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似然函数是刻画两个模糊集之间相似程度的重要工具,众多学者给出了多种形式的计算方法,但由于实际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会产生违反直觉的结论.首先就闫德勤在2001年建议的方法进行讨论,然后证明了一个引理,提出一种新的模糊似然函数,其本质是由模糊集合间l^p距离导出的贴近度.与相关公式比较,发现它们能导出相同的模糊熵,最后给出一个它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4.
波纹纤维混凝土的动力耗散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曲线纤维的几何特点和受力性能 ,推导了波纹纤维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在本构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动力耗散研究  相似文献   
25.
有限元法的一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探讨了能量法求解的一般思路,并简要说明了杆系结构求解的一般思路。  相似文献   
26.
运用Duda等提出的谱震级测定公式,结合云南区域数字台网宽频带记录资料测定了发生在网内的中强震(4.0相似文献   
27.
本文通过对ZnWo4:Cr^3 晶体的光学吸收谱的观测资料^[1]的分析,假定Cr^3 杂质的有效晶场的八面体结构的变形后的D4晶场。采用Oh点群表象准对角型简化强场方案,导出了d^3-D4强场能量矩阵。首次计算了ZnWo4:Cr^3 的自旋允许谱精细结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8.
借鉴熵-信息理论的部分内容,初步建立多品种小批量企业日常生产作业动态管理的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29.
本文用热力学和非平衡态热力学观点探讨了疏水相互作用的本质及特征,进而阐明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维系生命系统结构、驱动有序化过程.  相似文献   
30.
对Petri网系统的可达性问题做了综合性的阐述和分析, 提出了利用能量优化方法来解决可达性问题的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代数方法和神经计算模型对可达性问题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主要工作包括 1.给出了Petri网到线性空间的映射规则及其可达性的等价性定理; 2.建立了能量优化模型, 将可达性判断化为优化问题; 3.用神经网络来求解能量优化模型; 4. 最后综合了计算代数方法和能量优化模型的优点给出一个基于计算代数和神经计算的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种利用基于硬件的大规模并行的神经计算来代替基于软件的串行的数字计算的可达性判断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