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枯草芽胞杆菌肌苷发酵过程参数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参数相关的研究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发酵产品的过程优化,本文通过对枯草芽胞杆菌肌苷生产过程的尾气变化规律、碳氮源消耗和产物浓度的分析和计算,并根据摄氧率(OUR)、二氧化碳释放率(CER)、呼吸熵(RQ)和产物得率(YP/G)的相关性,在工程尺度将发酵过程分为4个阶段,为其他尺度的研究和过程优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2.
对发酵液中肌苷的分离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表明,层析法、离子交换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经过数理统计分析,认为离子交换法是既简单,又准确的一种测定方法。确定了离子交换法的操作条件,并绘制了回归曲线用以校正其测定值。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以SO4^2-/ZrO2和SO4^2-/TiO2两种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由肌苷酰化合成四乙酰核糖的反应,并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得率的影响,获得了该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24.
采用鸟枪法将枯草芽孢杆菌磺胺胍抗性基因克隆到质粒pUB110中建成重组质粒,pBUW4,该质粒的分子量约8.1kb,标记为SG^r为Km^r,将pUBW4转化到肌苷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Q2901-4菌株中,得到的转化子产肌苷能力比受体菌提高25.5%。  相似文献   
25.
运用核苷酸补救途径理论 ,采用枯草杆菌肌苷产生菌 ,在培养过程中添加次黄嘌呤 ,作为从头合成途径 (denovo)的补充 .此方法应用于工业化生产 ,肌苷产率大幅提高 .  相似文献   
26.
采用均匀设计对肌苷工程菌枯草芽孢杆菌株Q2901-4-35(SGr)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质量分数)葡萄糖12% ,药用酵母粉1.4% ,硫酸铵1.3% ,玉米浆0.5% ,Na2HPO4·12H2O 0.5% ,KCl0.6% ,MgSO4·7H2O 0.22% ,CaCO3 2.0% ,尿素0.2% (分消)pH7.0,在上述发酵培养基中发酵产苷达15.20g/L,该菌株的产苷能力比在原发酵培养基中的产苷能力提高了10% 。从而证明均匀设计实验所给回归模型对发酵条件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通过研究不同有机氮源对肌苷合成的影响,结合蛋白、核酸及菌体生长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国产酵母膏A是肌苷发酵的理想氮源。此外,由于国产酵母膏A部分可溶,其水解出的氨基酸的碳骨架可能作为前体物质直接进入糖酵解和三羧酸途径,使得以国产酵母膏A为氮源时肌苷生产期的呼吸熵(RQ)由1.0降至0.6左右,从而促进了肌苷的合成,糖苷转化率由原来的15%提高至29%。  相似文献   
28.
肌苷产生菌枯草杆菌7171—9—1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剂连续处理,获得一株腺嘌呤营养缺陷型并对8—氮杂鸟嘌呤、磺胺胍、链霉素有三重抗性的突变株GMS7,在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下,平均产肌苷为21.35g/L,最高可达23.21g/L,比原菌提高了1.4倍。此外从形态学角度,跟踪观测了肌苷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的变化,并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发酵产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在动态及不同pH值条件下,讨论当温度分别为30、50、70、90℃时发酵液中的肌苷降解情况,即:在强酸性环境中,当温度超过70℃时,肌苷迅速降解,且温度越高,降解速度越快;弱酸性环境中的肌苷降解只与时间有关,与温度无关;弱碱性及强碱性环境中的肌苷均稳定不分解.比较了静态和动态环境下的肌苷降解,其关系为:两者的降解情况完全相同,即膜分离装置的引入不会造成肌苷的降解.考察滤液中的肌苷降解行为可得:在常温及不同pH值条件下,滤液中的肌苷均不降解.试验结果对膜过程操作参数的选取有着重要的意义.图6,参8.  相似文献   
30.
罗晓星  杨静华  R.Rabinovici 《科学通报》2002,47(20):1556-1560
A至I RNA编辑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遗传信息修饰新机制,它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不可少,某些转录后的前mRNA必须经过A至I RNA编辑才能生成结构和功能正确的蛋白质。研究发现在内毒素刺激下小鼠肺、脾、胸腺和淋巴结等器官中RNA编辑酶活性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强,编辑酶活性在4-6h到达峰值,其增高活性的维持可以达16h。内毒素刺激后,自小鼠肺脏和脾脏分离出的mRNA中肌苷的数量呈现时间依赖性增多,经过校正计算后的结果显示,与对照时间点的结果相比,内毒素刺激使pI增加达4.5倍。由于黑色素瘤细胞中内源性RNA编辑酶活性极低,由该细胞核失控转录出的RNA中的A几乎未受到编辑,然而将该RNA与小鼠胸腺提取物共同反应后,RNA中发生A至I编辑反应,这一编辑反应在内毒素刺激后的胸腺提取物中明显增强。结果表明,在内毒素刺激条件下,众多基因受到A至I RNA编辑的调控,并且提示RNA编辑酶可能在急性炎症时的调控免疫系统功能和调控基因产物多样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