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57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674篇
系统科学   487篇
丛书文集   494篇
教育与普及   3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84篇
研究方法   2篇
综合类   1066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32篇
  2020年   245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328篇
  2014年   518篇
  2013年   462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74篇
  2008年   628篇
  2007年   635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492篇
  2004年   44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401篇
  2000年   351篇
  1999年   317篇
  1998年   236篇
  1997年   280篇
  1996年   251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06篇
  1993年   182篇
  1992年   187篇
  1991年   146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2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研究了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作为汽油清净分散剂的合成工艺条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配料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热加合反应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排列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配料比。最佳反应条件如下:反应温度为230~240℃、反应时间为14h,聚异丁烯与马来酸酐配料比为1:2。对合成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双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4种产物做了滤纸分散和金属表面氧化结焦实验,对其性能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具有较好的清净分散效果,其中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的增溶率达到9.2%;4种产物在铜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小,在钢板上的氧化结焦率都比较大。此外,还考察了不同浓度的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TA)和单聚异丁烯琥珀酰亚胺(TEPA)对增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3mg/g时增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2.
73.
74.
首先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样本集合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突出程度的模糊模式。然后用关联分析确定待预报样本与模式的关联程度,以此预测预报样本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这种预报方法相对于模糊聚类分类后,将模式与待预报样本组成新的样本集合,再进行聚类分析,以此分类结果进行预报法。不仅可靠程度高,而且能定量描述待报样本与模式的亲和程度。  相似文献   
75.
76.
77.
钢铁表面磷化过程的光声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光声光谱方法研究了钢铁表面的磷化过程,根据在不同配方下,磷化不同时间后钢铁表面生成的磷化膜的光声光谱,分析了磷化膜形成过程中的结构变化。表明光声光谱技术是研究表面现象的一种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78.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酶催化、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  相似文献   
79.
以La(NO3)3·6H2O、(NH4)2Fe(SO4)2和Fe2O3为原料,运用正交实验法确定最优实验条件,利用固-液界面法制备稀土铁酸盐超细粉末———铁酸镧.对产物进行部分物理测试,分别测定其全铁、亚铁离子含量,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测定其形貌和粒径.结果表明,产物为均匀的圆球状纳米微粒,平均粒径76.0nm,反应中没有经过中间化合物,而是在固液界面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80.
本文以制备DLTP(Dilauryl Thildipropionate)即硫代二丙桎二月桂酯的残液为原料,进一步酯化,可得到一定数量的DLT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