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美国学者纳什,全名为小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 Jr.),是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21岁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在博弈论方面的研究成果使他跻身于世界著名数学家和经济学家之列。正当纳什在学术上崭露头角时,不到30岁的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是一位有着传奇人生的数学天才。  相似文献   
52.
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安全性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英  刘琦 《甘肃科技》2009,25(16):135-136,141
比较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按照CCMD-3诊断标准选择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氯氮平组(30例)分别进行治疗,疗程为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评定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显著下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低于氯氮平组(p<0.05);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与氯氮平相仿,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相似文献   
53.
创新与探索 十年前,卡尔·戴瑟罗思(Karl Deisseroth)遇到了其科研生涯的瓶颈——这位精神病学家兼神经系统科学家想了解不同的大脑回路是如何影响行为的,以及那些患有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病人的大脑回路究克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54.
国际新闻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12-13
美发现肺癌细胞"致命弱点"美国埃默里大学付海安等在实验中发现,如果使肺癌细胞内一种名为"14-3-3捷塔"的基因无法表达,癌细胞便很难再"活下去"。"14-3-3捷塔"  相似文献   
55.
刊中刊     
<正>《科学美国人》2010年3月大脑夜间的力量神经科学家一直认为,当一个人处于休息状态时,大脑的电路处于关闭状态。成像实验显示,这是有背景活动的持久性水平。此默认模式,是由于它被调用时,可能会审慎规划今后的行为。在默认模式下错接有关的大脑区域可能导致疾病等老年痴呆症的精神分裂症。  相似文献   
56.
首次拍摄到特大黑洞喷射强粒子使用强大的射电望远镜拍摄到特大黑洞正喷射超动力粒子,使科学家们首次看到这些宇宙喷射是如何形成的。此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8年4月24日出版的《自然》(Nature)杂志上。特大黑洞形成于许多星系的中心,  相似文献   
57.
58.
海信 《科学之友》2004,(12):91-91
新的研究显示,孩子出生时父亲年龄越大,他们长大后患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59.
早在20世纪,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就指出,对心灵的探讨必将成为一门十分重要的学问,因为人类最大的敌人不是灾荒、饥饿、贫困和战争等,而是我们的心灵自身。而在人类自身的心灵疾病中,精神分裂是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直到今天,人类还无法解开精神分裂症的谜团。精神分裂是怎么回事?28岁的陈群是北京某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他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而且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新房和家具都买好了,也布置得像模像样,就等着举行结婚仪式了。然而,在结婚前几天,陈群发现女友背着他把单位的一位男同事带进了他们的新房。陈群敲门,女友拒不开门。陈群…  相似文献   
60.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susceptibilities to complex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such as schizophrenia, major depression and bipolar disorders has not been as successful using conventional genetic approaches as had been hoped.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es, including the validity of psychiatric diagnosis itself, excluding carriers of relevant genes who cannot be identified in the absence of manifest symptoms, and the heterogeneity o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