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9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33篇
教育与普及   1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8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12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62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54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杂菌污染是袋栽香菇生产中的一大害,预防和杜绝杂菌的污染是制袋期的一个关键环节,把握好这个环节对提高成品率、降低成本,达到优质高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993.
解烃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80-B在以十六烷为碳源培养时,其无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到对十六烷的假溶活性和乳化活性。经分离提取得到假溶因子和乳化因子,其产量分别为0.33g/L和0.2g/L。经分析证明其化学本质分别为糖蛋白和脂蛋白,分子量分别约为14400和20100。并探讨了温度和钙离子浓度对假溶活性和乳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用基因工程菌制造血红蛋白变异体 (β15Trp→Leu) ,并测定其生物功能 ,探讨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方法 :通过对质粒pHE7的DNA分子操作用中性氨基酸Leu取代β15Trp ,利用层析分离技术等把血红蛋白变异体从基因工程菌中提取纯化出来 ,在确定其为目标蛋白质后进行稳定性、亲氧力与协同变构效应能力的测定 ,并对变异体生物功能特性进行分子结构的分析 .结果 :血红蛋白变异体 (β15Trp→Leu)结构稳定 ,与正常血红蛋白比较 ,亲氧力增强 ,协同变构效应能力下降 .结论 :β15Trp在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中相当重要 ,由其与对应的氨基酸所形成的氢键与蛋白分子的生物功能关系密切 ,该氢键的失去使血红蛋白改变正常功能 ,亲氧力增强 ,协同变构效应能力下降 .  相似文献   
995.
活性污泥膨胀的相关理论及控制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对污泥膨胀的成因及相关理论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有效的几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石油微生物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家麟 《科学通报》1957,2(Z1):90-90
<正> 石油和天然气矿区风化岩层内,普遍地发育着以氧化天然气的烃成分作为生命活动能源的微生物。人 们对于这些微生物了解得还非常有限。经有关部门的帮助,我们得到国内几个主要石油和天然气矿区的风化层土和潜水样品,从其中获得了一批气态烃氧化菌类,并在分离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报道了菌毒净、消毒灵对细菌的环境消毒试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试验及低温条件下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菌毒净消毒效果最好,消毒灵次之。  相似文献   
999.
比较了稻草、木屑和黄豆粉3种培养基对日本亮耳菌子实体的栽培效果,结果表明在这3种培养基上均能长出子实体,其中采用木屑培养基能得到 菇蕾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00.
亮耳菌杀线虫活性的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平板测定了方法测了日本亮耳菌野生型菌(LAM1-99,LAM2-98)、驯化菌株(LAM3,LAM4)和退化型菌株(LAM5)对腐生线虫和松材虫的致病率,结果表明这种菌株对不同线虫有不同的毒杀作用。LAM5菌株对松材线虫的致病效果高于野生型,而对腐生线虫的致病效果低于野生型,从人工栽培的子实体中分离到的菌株能使菌株的性状向野生型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