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1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12.
初步研究了鲢、鳙和草鱼三种幼鱼对带电网片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带电网片作用下,三种幼鱼的活动性明显增强,集群性显著减弱,在水槽内的分布重心均有移向网片附近的倾向。带电网片对鱼的视觉诱引力和普通网片基本相同,但对鱼触诱引力因电场的驱赶作用而消失,带电网片对鱼有明显的阻拦作用,其作用大小与鱼的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13.
澎泽鲫幼鱼对盐度和碱度耐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盐度和碱度对澎泽鲫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为24,48,72,96 h其盐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9.996,7.871,6.879,6.676 g·L-1,碱度的半致死浓度分别是71.71,69.85,60.81,59.87mmol·L-1.盐碱混合毒性试验中的AI指数表明盐度和碱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饵料系列对漠斑牙鲆苗种培育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不同饵料系列对漠斑牙鲆苗种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32.0万粒的受精卵经57 d培育,共获得全长2.7~5.5 cm的鱼苗16.6万尾.在仔鱼开口后自始至终加投配合饵料的饵料系列组(B组)的成活率比在35日龄才开始驯化配合饵料的饵料系列组(A组)的成活率高.初孵仔鱼至变态伏底时A、B组的成活率分别为58.9%和88.7%,从变态伏底始至出苗时全长平均为3.84 cm的A、B组幼鱼的成活率分别为79.0%和83.6%,从初孵仔鱼至出苗时的A、B组的总成活率分别为46.5%和72.4%,而两组的生长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稚鳖腹面颜色的差异与鳖种鉴别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现有不同鳖种的稚鳖的研究发现:不同种的稚鳖腹部表皮颜色(色斑)均有明显差异,同种稚鳖的颜色基本一致,并在一定时期内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颜色,同时发现人工养殖中华鳖种源混杂而导致人工繁殖的稚鳖腹面颜色(色斑)分化,对称状黑斑出现的比例与混杂程度有关。腹面有无对称状黑色斑点的两种类型稚鳖经生化测定和对比养殖均存在差异。说明稚鳖腹面颜色特征可作鳖种鉴别的外观依据,还可作为鳖种资源提纯复壮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18.
西施舌稚贝与仿刺参幼参混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水温25℃下,设置5组壳长(4.83±0.14)mm,质量(0.041±0.004)g的西施舌稚贝,每组249粒,分别混养湿质量(0.524±0.010)g的仿刺参5,10,15,20头,设无刺参的西施舌单养组作为对照.经30d的饲养,各组西施舌成活率均较高,在89%以上.混养西施舌壳长的生长较单养有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间西施舌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H15西施舌壳长增长最多为(9.03±0.21)mm,西施舌的质量生长方面,单养和混养以及混养组间都差异极显著(P<0.01).H15西施舌增重最大为(0.490±0.107)g,混养的刺参成活率为100%,至实验结束,H05和H10组刺参质量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H15则持续增长;H20一直呈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
大獭蛤的胚胎、幼虫及稚贝的形态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西海洋研究所海滨公园育苗场进行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Jonas)的胚胎发育观察及人工育苗实验。实验亲贝取自北海市侨港码头。通过人工授精获取受精卵。取部分受精卵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进行胚胎发育观察及拍照,在囊胚期之前每隔10min取样1次,囊胚期之后每个半小时取样1次,胚胎发育观察至D形幼虫期。大部分受精卵在育苗池中进行人工育苗实验,育苗期间每天取样1次,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测量及拍照,并记录贝苗大小及发育期情况。实验期间水温变化为25.0~28.7℃,盐度为29.3‰~31.9‰。根据观察记录结果,得出大獭蛤胚胎发育及贝苗生长发育图谱,并描述了大獭蛤的胚胎发育及其幼虫、稚贝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