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4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242篇
系统科学   74篇
丛书文集   263篇
教育与普及   2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561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81篇
  2010年   262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319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231篇
  2001年   198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169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188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65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33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1.
新疆蝗虫一新属新种(蝗总科:槌角蝗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章金钢  郑仁玖 《科学通报》1992,37(22):2110-2111
  相似文献   
13.
板栗综合加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栗(Castaneamollisinma)属山毛榉科(Fagaceae),原产我国,既是一种重要木本粮食植物,又是一种广为人民喜食的坚果果品。其经济价值高在我国产区分布很广。我国华北、华南、西南、华东地区,如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安徽等地均盛产板栗。尤其近年来。因其经济价值高,不少地区纷纷扩种板栗,仅江西省近来就扩种板栗30多万亩。然而由于板栗易霉烂变质、生虫而不耐保存。尽管世界上许多人对板栗保鲜作了大量研究,但致今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因而不但降低了板栗利用率也限制了其经济价值提高。研究板栗综合利用深加工技术,则是提高板栗利用率,增大板栗附加值,使其发挥更大经济效益的较佳途径。为此我们对板栗综合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采自长白山的副滑珠甲螨属-国内新记录种-多毛副滑珠甲螨Paraliochthonius piluliferus进行详细描述,并附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5.
两种蛙科无尾类的核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斑倭蛙:2n=26(16M 1-SM),NF=52,除Nos,2,3,4,6,9等五对为SM外,其余诸对均为M,次缢痕位于8q,威宁蛙2n=26(18M 8SM),NF=52,除Mos,3,4,6,7 等四对为SM外,其余各对为M,次缢痕出现在1q和7q两处,前者频率较高,根据相对长度,臂比值和次缢痕的位置和数目讨论了蛙亚科的核型演化机制,推断可能是相互易位和臂间倒位为主。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用szász-Mirakyan算子S_n(f, x)逼近在(0,+∞)上具有第一类间断点的有界函数了,给出了收敛速度的估计。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了高速公路路面层间处理的重要性,并针对目前层间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室内实验研究,铺筑了大量的实验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层间处理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采取营林、烟剂、毒饵防治及人工捕杀等措施对东北鼢鼠进行综合治理,提出了以生态学观点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化合物溶解度问题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很大的意义。但到目前为止,还滑统一定量的为衡量各种物质的溶解能力。通过一些基本假设的实验事实,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物质溶解本质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