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153篇
教育与普及   2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9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271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河南科学》2016,(11):1830-1834
庙台槭为我国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原记载仅零星分布于秦岭西段的个别地区.近年在河南伏牛山区首次发现庙台槭野生种群,完善和修正了我国半个多世纪关于该树种分布范围的界定,对其起源、资源保护和栽培技术研究意义重大.对庙台槭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对该树种野生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庙台槭种群对生境要求严苛,种群在该调查群落中虽是优势树种之一,该种群的年龄结构极不完整,从演替趋势来看,该种群具有逐步衰退下降的动态特征.本文还对庙台槭的濒危原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2.
随着非洲大陆雨季的到来。雨水重新灌溉大地,临时性的水塘逐渐蓄满了水,草场再次焕发生机……野生动物们又开始了—年一度的大迁徙,它们不远千里、争先恐后地赶赴草场,在那里享受美食、繁殖后代、延续种群。  相似文献   
123.
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伴生着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长期的工业和农业污染、大规模的森林采伐以及将大范围的自然环境逐渐转化为农业和工业  相似文献   
124.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是世界十大恶性杂草之一.黑高粱(S.almum Parodi)和高粱(S.bicolor(L.)Moench)是假高粱的两种近缘种,其中黑高粱有入侵性,高粱则为栽培植物,不表现出入侵性.为了解影响植物入侵能力的生物学因素,比较了高粱属3种植物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大小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结果表明,高粱染色体平均投影面积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假高粱的最小;就细胞和细胞核大小而言,都是高粱最大、其次是黑高粱和假高粱;在25~35℃的温度范围内,高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速率最低,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种子(颖果)以高粱最大,黑高粱和假高粱的显著小,幼苗相对生长速率以高粱最小,假高粱的最高.3种植物的细胞分裂速率与其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和种子大小存在显著相关,表明入侵性植物往往具有较小的分生组织细胞、细胞核和种子,但是有相对高的细胞分裂速率和幼苗相对干重.因此,根尖分生组织细胞学指标在高粱属植物入侵能力评估上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5.
甘蔗蓟马发生特点及色板诱杀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调查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色板对甘蔗蓟马的诱集效果,并对甘蔗蓟马进行种类、发生特点、田间种群数量变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甘蔗蓟马发生期在4月下旬,5月份种群数量开始逐渐增长,6月下旬达到高峰期,7月份以后开始逐渐减少;采集获得标本1124头,经鉴定甘蔗蓟马有两种,分别是蔗蓟马和华简管蓟马,蔗蓟马是优势种,占所采集甘蔗蓟马总量的99.64%;而在色板诱集方面,蓝色粘虫板诱集甘蔗蓟马的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颜色.  相似文献   
126.
 平茬萌蘖是中国沙棘种群更新的有效方式,但其中的生态学机制并不清楚,为此,以样地每木检尺资料为基础,以 "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法"及"样地编年序列法"原理为依据、以生物量投资与分配为指标,探讨了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生态学机制.结果表明:① 中国沙棘平茬萌蘖种群及其构件生物量积累过程均符合Logistic方程,可分为慢、快、慢3个阶段,但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具有明显差异;② 通过构件之间的生物量投资与分配调节,中国沙棘实现了平茬后的萌蘖更新,尤其是萌蘖根的生物量投资具有"前置效应"和"主导效应";③ 地上与地下构件的生物量分配具有互补效应,即地下分配比例大时则地上分配比例小.因此,种群实施萌蘖更新过程中,必须在繁殖与生长之间做出权衡.  相似文献   
127.
 为研究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海洋环境响应关系,采用1997-2002年开展的“南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渔业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所取得的浮游植物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局部插值法构建景观分析模型,对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时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海区浮游植物密度变化范围为0.03(4 179×104 个/m3,总平均为87.2×104 个/m3,夏冬春秋四季浮游植物平均密度由高至低。南海北部浮游植物总体近海高于远海,且在近海海域呈斑块状分布格局,斑块一般出现在北部湾中北部上升流区、粤东遮浪上升流区、台湾浅滩上升流区和粤西沿岸电白-阳江上升流区等南海北部几个重要上升流区内。浮游植物密度最高值斑块一般随着季风和沿岸流的季节转换而交替向东或向西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漂移。  相似文献   
128.
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期间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几种藻栖端足类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筼筜湖藻栖的端足类主要有: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日本大螯蜚(Grandidierella japonica)、强壮藻钩虾(A mpithoe vali-da)、平掌拟钩虾(Grammaropsis laevipalmata)和尖额麦秆虫(Caprella panantis).但不同时期、不同藻丛,端足类的种类组成和丰度存在差异.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主导的藻丛,主要出现在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上野蜾蠃蜚和日本大螯蜚是丰度最高的两种端足类,它们在11月达到丰度的最大值,分别为3.22×104和1.07×104m-2.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la tenuistipitatavar.liui)和根枝藻(Rhizocloniumsp.)主导的藻丛分别出现在2008年1—3月和3—5月,上野蜾蠃蜚是其中最优势的端足类,但丰度较低.石莼(Ulva lactuca)主导的藻丛在整个调查期间都有分布,端足类以上野蜾蠃蜚和强壮藻钩虾为主,丰度在3月最高,分别为11.59×104和1.20×104m-2,而后迅速下降.不过,在石莼主导的藻丛,端足类的丰度和大型海藻生物量之间的变化并不同步,而是存在一个月的滞后,据推测,可能是由于大型海藻啃食者(如强壮藻钩虾)的滞后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9.
研究空间环境资源的非齐次和物种的扩散行为对于生物种群的影响.对一个单一物种的模型,结果表明:(1)空间环境的非齐次性能使种群规模变大;(2)总的种群规模会在适度的扩散速率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值,而极端(过大或过小)的情形会对种群规模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总的种群规模不是关于扩散速率的单调函数.  相似文献   
130.
吉林濒危植物天女木兰种群分布格局与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通化和集安为研究地点,对两地天女木兰种群的分布格局与生态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女木兰多呈聚集分布的特征,种群变小的趋势明显,生态位明显低于分布广的建群树种,在群落中属非建群树种,对群落环境和外貌影响不大,对环境适应能力较低。天女木兰与多数树种的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0.1以下,相对较低,与其他树种生态位重叠较少,分布范围狭小,在群落中居次要地位;在群落中其他大多数乔木树种天女栏其种间关联均为低度而且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