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9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0篇
系统科学   54篇
丛书文集   115篇
教育与普及   18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4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缙云山华南黑桫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种群分化和保护生物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缙云山不同生境下的8个华南黑桫椤种群的形态分化进行研究,方差分析表明该种的形态特征对环境的可塑性较大,繁殖器官的变异小于营养器官,聚类分析表明8个种群间总体上无明显分化.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海南岛橡胶林内人类的经济活动对海南山蛭Haemadipsa hainana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橡胶园内牛群放牧使海南山蛭 种群数量1年内增加3.43倍,化学除环山行杂草,化学全面积除杂草使山蛭种群数量在1年内分别减少29.82%和50.21%。除草剂混入杀蛭农药,使山蛭种群数量1年内减少73.02%。科学的林段管理与控制山蛭 数量相结合的措施。能更好控制山蛭数量。  相似文献   
53.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54.
采用不同培养基对西瓜(Citrullus Vulgaris)的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进行分化培养.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BA0.4mg/L处理时,3d苗龄的子叶的分化频率最高,可达95.5%,12d左右可见不定芽出现.西瓜对卡那霉素(Km)比较敏感,当培养基中添加20mg/L的Km即能完全抑制不定芽和不定根的分化.  相似文献   
55.
基于种群耐荫格局的几种南方杂草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控制杂草提供有益的参考,在此对不同遮荫条件下南方常见的几种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态位较宽的为竹叶草Oplismenus compositus(0.68)、弓果黍Cyrtococcum patens(0.41)、白茅Cymbopogon caesius(0.42)、双穗雀稗Panicum longifolium(0.40);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有竹叶草与弓果黍(0.52),双穗雀稗与竹叶草(0.29),白茅与狗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0.24),白茅与竹叶草(0.35),小野艾Artemisia indica与白茅(0.25),双穗雀稗与狗尾草(0.24),双穗雀稗与白茅(0.28).在不同的遮荫梯度水平上,杂草的种类及其生态位宽度有明显的分化,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亦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56.
本文以怀山药优良品种“铁棍山药”为材料,研究了光质和生长物质的不同组合对零余子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6-BA与NAA的组合优于6-BA与2,4-D的组合;在6-BA 2mg/L(单位下同) NAA2和4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在白光和红光下出现的比较早,诱导率在白光、红光、黄光、蓝光、绿光及黑暗各条件下均能达到100%.(2)在愈伤组织分化过程中,在相同条件下的蓝光分化率最高(为100%),红光和白光次之(分别为95%和91.7%),绿光和黄光较低(分别为84.4%和75%),黑暗最低(为22.6%).  相似文献   
57.
均匀试验设计在遗传算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遗传算法中运用均匀设计产生初始种群的方法,指出由于遗传算法的交叉机制是完全依赖于初始种群的,所以初始种群的多样性对于遗传算法的收敛性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通过算例采用De Jong提出的验证方法验证了运用均匀设计产生初始种群能够增强遗传算法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58.
大家知道,人为万物之灵,人类和别的动物比较,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头脑发达。既然如此,那么从结构角度来看,人脑优越性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让我们来比一比脑子的大小吧!人脑的平均重量是1300克,这个数值比起许多动物来都要大得多,但却称不上"绝对冠军"。因为一些大  相似文献   
59.
链霉菌lon基因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花 《科学通报》1997,42(3):309-313
lon基因存在于很多微生物乃至高等动物中,是属于热休克基因(heat shock gene)的一个家族.它编码的产物为La蛋白,是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ATP依赖性的丝氨酸蛋白酶.在体内作为抗逆蛋白,如热休克蛋白存在.有关lon基因的研究始于80年代初期,虽然至今只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其结构、功能和调控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在大肠杆菌,芽孢杆菌,黄色粘球菌及解淀粉欧文氏菌等原核微生物中都已发现lon基因的存在一些研究表明,lon基因对于黄色粘球菌的营养生长是必须的,如该基因缺失或被破坏,该菌株将不能发育生长在研究链霉菌发育调控启动子p_(TH4)下游序列的结构中,首次发现了链霉菌中lon基因  相似文献   
60.
通过74个样方共55.17km2,分别对陕西分布的4种鹿类动物中的3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借助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资源贮存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林麝(Muschusberezovski)1985年的密度是2.49±0.37只/km2,秦巴山区的资源估计贮存量为85200±10400只;1983~1984年黄麂(Muntiacusrevesi)的密度为9.80±0.75只/km2,安康地区10县黄麂资源存量为64700±4900只,年种群自然增长率为35%,适宜猎取量为13000~14000只;陕北黄土高原狍(Capreoluscapre-olus)1976年的密度为6.02±0.83只/km2,资源贮存量为81200±11200只.1981年狍的密度为5.09±0.61只/km2,资源存量为68700±8200只,狍的年种群自然增长率为38%,适宜猎取量为12000~15000只.文中对陕西省鹿类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