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氢氰酸中毒是由于羊食高粱再生幼苗后,高粱再生幼苗中的氢氰酸衍生物氰甙配糖体在胃内由于酶水解和酸作用,产生游离氢氰酸,引起绵羊氢氰酸中毒。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一起绵羊氢氰酸中毒(共发病13只,当场死亡2只,重症6只,经抢救治愈5只.死亡1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采用LI-8100全自动土壤CO2通量测定系统于2010年7月和10月及2011年1月和4月分别对九龙江口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的昼夜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月和4月的土壤呼吸速率昼夜变化表现为单峰型,日最高值出现在14:00,最低值出现在00:00;而7月和1月的昼夜变化则显示出不同的趋势,最大值分别出现在10:00和08:00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04:00,样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均值出现在06:00——10:00.指数回归分析显示,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与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5 cm层土壤的温度变化可以解释秋茄红树林湿地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74.4%.  相似文献   
73.
设置全素、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和缺硫7种处理,采用温室水培方法进行红厚壳苗期缺素试验。结果表明:(1)各缺素处理均对幼苗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变黄,部分出现褐斑及坏死等现象,其中缺氮、缺钾和缺硫处理的症状最为明显。(2)与对照相比,各缺素处理的地径、叶面积、苗高以及生物量均显著降低,缺氮和缺硫处理幼苗的光合色素含量显著低于全素处理。(3)缺素处理导致叶片养分元素之间产生一定的协同和拮抗作用,各缺素处理中缺乏的元素是幼苗生长的第1限制因子,但第2限制因子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4.
野艾蒿化感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测定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六种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野艾蒿的水浸提溶液对受试植物萌发主要表现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浸提溶液浓度升高而加强,对幼苗苗高和根长则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其中0.2 g/mL的水浸提取物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的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根长生长抑制作用最为明显;0.02 g/mL水浸提溶液对青菜、草木樨、一枝黄花、莩草生长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假单胞菌HN1202在干旱胁迫下对小麦幼苗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应用聚乙二醇6000模拟渗透胁迫,研究小麦种子的萌发状况;通过不同水分管理,研究干旱胁迫下无土栽培的小麦幼苗形态、渗透调节、保护酶活性及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生理变化.研究发现干旱胁迫下接种HN1202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分别高于阴性对照组3.9%、8%,小麦幼苗的株高、根长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8.3%、21.9%.小麦叶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4.1%、13.4%;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含量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7.0%、12.6%、41.6%;CAT、SOD含量比对照组增加了45.9%、14.0%; MDA比对照组降低12.8%.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加剧了小麦的氧化胁迫,接种HN1202可提高小麦叶绿素含量,增加渗透势,增强小麦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膜质过氧化,提高小麦幼苗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6.
为探讨黄瓜幼苗耐低温性机理,选择耐低温性不同的6份黄瓜高代自交系9504,9506,9507,9511,9514,9517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白天12℃,晚上8℃,每天光照处理7.5 h,强度为30μmol·(m2·s)-1,约合2 000 lx,共处理14 d。调查耐低温性、株高、茎粗、APX活性、脯氨酸含量、NR活性、Ca2+-ATP活性。结果表明,各材料的上述性状在常温下均差异不显著,而在低温处理后所有性状差异极显著;与对照相比较,幼苗株高、茎粗、NR活性下降,APX活性、脯氨酸含量、Ca2+-ATP活性上升;相关分析表明,耐低温性与株高、脯氨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余性状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耐低温性与茎粗的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77.
对露白小麦幼苗进行Cu2+处理(连续8日),研究不同浓度Cu2+的条件下,小麦幼苗形态及相关生理变化和小麦幼苗的组织内铜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叶长、根叶重量、叶细胞膜透性、根系活力等形态和生理方面,0.1 mmol/L CuCl2处理下表现最佳,在无CuCl2和0.5 mmol/L CuCl2这两种处理下较差.组织内部铜含量总体上随介质铜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且根系含量相对高于茎和叶片.  相似文献   
78.
为探讨UV-B辐射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增强紫外线-B(UV-B,16 kJ/m2·d和40kJ/m2·d)辐照"两优培九"水稻幼苗,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a/Cb以及反映植物光系统Ⅱ(PSⅡ)的荧光参数值,分析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变化情况以及对水稻叶绿体荧光参数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UV-B处理后,水稻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Ca/Cb及荧光参数值(除qN以外)低于对照组(CK),差异显著(P0.05).其中荧光参数Fv/Fm(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是对环境胁迫反映最为敏感的一个指标.低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不显著,高剂量UV-B处理组原初光能转化指标差异显著.说明高剂量的UV-B导致了水稻荧光特性减弱,光合作用受损.  相似文献   
79.
通过叶绿素荧光技术和气体交换测量技术,研究了铜胁迫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L)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及光合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处理菜豆幼苗24h,并未对光适应下叶片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率(F′v/F′m)、PSⅡ的实际的量子效率(ΦPSⅡ)、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ET)、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CNPQ)造成显著性影响.气孔导度(Gs)和细胞间CO2浓度(Ci)在上述处理下也未发生显著性变化,但净光合速率(Pn)显著下降.铜胁迫处理菜豆幼苗48h后,F′v/F′m,ΦPSⅡ,RET,qP均显著下降,而CNPQ和Ci有所上升;净光合速率(Pn)进一步下降,但气孔导度(Gs)未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光合固定CO2较光系统Ⅱ对于铜胁迫更加敏感,延长铜胁迫的时间均可对二者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0.
镉和芘交互胁迫下红树植物秋茄体内酚类化合物的应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树植物秋茄[Kandelia obovata(S.L.)Yong)]为研究试材,通过镉(Cd)和芘(Pyr)交互胁迫盆栽实验,研究秋茄体内酚类化合物对Cd-Pyr复合污染的响应,旨在探讨红树植物通过酚类化合物的调节耐受重金属和PAHs复合污染的作用机制.Cd胁迫含量为0,5,10,20,40mg/kg,Pyr胁迫含量为2,10,50mg/kg,二者交互胁迫.结果显示:Cd和Pyr胁迫下秋茄根、茎、叶合成大量的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均随着胁迫含量增大呈现上升趋势.各组织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均表现出茎叶根.高含量Cd-Pyr复合胁迫下根、茎和叶的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同一水平Cd胁迫组.根和叶中的总酚、单宁及缩合单宁的含量与相同器官中Cd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推测复合污染背景下总酚、单宁和缩合单宁参与了秋茄根和叶对Cd的螯合,增强了秋茄对Cd的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