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3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95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60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581篇
  2006年   432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202篇
  2002年   240篇
  2001年   25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48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生产要素在创造使用价值中的作用都不能作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必须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承认除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工作的生命线,无论是过去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都是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3.
迟赵冰 《科技信息》2007,(1):170-170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必须创新发展思路,走特色发展之路。一、县域经济和地方特色的概念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份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再生产过程,反映的是每个县的经济发展状况。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县域经济具有地方特色,这种地方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优势产业,“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  相似文献   
34.
论述周恩来同志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国家政权建设、党的建设和民主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归纳了周恩来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周恩来民主思想的重大意义,它不仅加速了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法律化,使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具有了稳定性和可行性,而且对现今的民主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5.
王健  魏建珍 《甘肃科技》2003,19(11):14-15
就社会主义经济与党风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正确阐述。  相似文献   
36.
效率与公平是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调整,可以有效地解决两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着分配不公的现象,影响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必须处理好这两的关系,使效率与公平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7.
随着律师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律师队伍虽不断发展壮大,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相比,数量及素质上仍有一定差距,如何加速律师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紧迫问题。积极吸取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律师队伍,以适应律师业务专业化分工的形势;繁密依靠高等院校这块培养人才的基地,造就优秀的律师人才;努力开展律师继续教育,使现有律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法律知识不断丰富,等等,都是加速律师队伍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8.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是在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的命题之前应当确立的理论前提;把存在的旧社会的残余和新制度的不完善因素,以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会随社会的发展出现相对落后的因素等,作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存在矛盾并成为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是对矛盾极其狭隘的理解,并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矛盾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看作是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完善加以解决的,则否定了共产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3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的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说是挑战,更是机遇。只有对这个机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我们才能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不至于贻误时机。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道德建设中的几个关系问题。即:主体道德与多元道德的关系;社会公德建设与个体道德建设的关系;义与利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只有正确解决市场经济给道德建设带来的这些新课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40.
我国当前提出的建设小康社会与古代的小康社会有着根本的区别,其中精神明和政治明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特质。政治明当中所包含的思想明行为明和制度明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实现政治明需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