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122篇
教育与普及   7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5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7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缺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大豆苗期磷吸收利用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缺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K1、K2)叶部的吸磷量均大于磷中效(Z1、Z2)、低效(M1、M2)基因型,但根、茎的吸磷量与磷中效基因型差异不明显;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根、叶的吸磷量均大于磷中、低效基因型,但茎部吸磷量与磷中效基因型差异不明显.缺磷和低磷胁迫下,磷高效基因型磷利用率的适应性均未表现出优势.磷高效基因型并非所有性状的适应性均能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82.
人工湿地不同的水流方式和基质对氮和磷的净化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在两种污水浓度下,人工湿地选用不同基质和水流方式时的处理效果,旨在通过试验,找到处理污水的最佳基质和水流方式.结果表明,对于高浓度污水,将陶粒和蛭石结合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对总氮和COD的处理效果较好;水流方式采用表面流和垂直流串联搭配时,污水处理负荷较大,出水水质高.对于低浓度污水,选用陶粒和腐殖质作为基质,出水水质较好.人工湿地基质是影响磷的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选用富含氧化铁的炉渣作为基质时处理效果最好,通过合理的操作方式可以最终从污水中除磷.  相似文献   
83.
基于近年来的监测结果,本文从厦门海域氮、磷含量水平的年际变化趋势入手,结合无机氮、活性磷的平面分布特征,对厦门海域氮、磷的主要来源进行较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从19%年至2003年厦门海域中无机氮和活性磷含量水平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农村(农业)非点源的输入是其主要来源之一.在此基础上,着重就农村(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4.
海洋胶体中的氮、磷和铁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海洋微藻(海水小球藻、亚心形扁藻和球等鞭金藻)为对象,利用错流超滤技术提取海洋胶体,分别以胶体为唯一的氮、磷和铁源,研究胶体及其有机碳(COC)浓度对微藻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胶体为唯一氮源的体系,小球藻和金藻的脂肪酸与COC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低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多于高COC浓度下脂肪酸组分和含量.以胶体为唯一磷源的体系,3种微藻的脂肪酸各组分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0时脂肪酸组分最多,ccoc=238.4μmol/L时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的体系,在COC浓度范围内(0~238.4μmol/L),各微藻脂肪酸含量与COC浓度呈线性正相关;ccoc=119.2~238.4μmol/L时,脂肪酸组分最多,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氮源体系培养的3种微藻的总不饱合脂肪酸含量最高,以胶体为唯一铁源体系培养的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85.
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耐腐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的机理,用SEM和XRD等技术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比较了传统的化学镀镍-磷层和纳米复合镀层的沉积速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引入加快了化学镀层的沉积速度,在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化学镀的反应温度,镀层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6.
pH值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概述了SBR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现象,讨论了SBR反硝化除磷工艺中pH值、碳源、聚磷菌与非聚磷菌竞争、污泥龄等影响因素。采用厌氧、缺氧SBR反应器研究了厌氧段和缺氧段pH值变化对以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厌氧段pH=8.0、缺氧段pH=7.0±0.1时,脱氮除磷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7.
采用2-异硫氰基-5,5-二甲基-2-氧代-1,3,2-二氧磷杂环己烷与不同的胺反应合成了13个新型的环状磷酰基硫脲衍生物,它们的结构经^1H NMR、IR和元素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88.
正丁烷氧化制顺酐钒磷氧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及活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机相中还原五价钒制得钒磷氧催化荆前驱体,然后用漫渍法引入具有与V^4 离子半径相近的Fe、Co、Cu元素,并完成了正丁烷选择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的固定床活性评价试验,探讨了助荆对催化荆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活性相结构对顺酐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助荆可提高催化荆活性和顺酐收率。复合组分的催化性能优于单一组分,适宜的反应条件是提高顺酐收率的前提,活性相(VO)2RO7(O20)晶面适宜失序对提高顺酐收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9.
以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铵(TTAC)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TAC-HPMo/SiO_2催化剂,利用FTIR、XRD、SEM和N_2吸附-脱附等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催化剂制备条件和反应条件对模型油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HPMo)/m(SiO_2)=15%、焙烧温度为400℃条件下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其孔隙结构发达、氧化脱硫性能最佳;对于10mL以二苯并噻吩(DBT)为目标含硫化合物的模型油(硫含量为400μg/g),当m(TTAC-HPMo/SiO_2)/m(模型油)=0.43%、V(H_2O_2)/V(模型油)=0.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4min时,所制TTAC-HPMo/SiO_2催化剂对模型油中DBT的脱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0.
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磷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流域落干期不同高程消落带土壤不同磷形态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各形态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澎溪河流域消落带土壤TP含量均值为599.00 mg/kg,消落带土壤TP、IP含量均沿高程逐渐下降。消落带土壤活性磷(Ac-P)含量明显低于180 m的岸边土壤,155,145 m消落带土壤Ac-P含量低于165 m消落带土壤,与140 m沉积物中Ac-P含量相近,表明频繁的干湿交替会加剧消落带Ac-P的流失。消落带土壤TP、IP和Ca-P均与pH值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pH对土壤磷形态的含量有着重要影响;OM与Or-P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有机质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Or-P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