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31.
在普通热轧机上利用累积叠轧焊工艺对普碳钢Q235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研究了压下量(最大压下量98%)、循环轧制次数等工艺参数对Q235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普通热轧机上应用累积叠轧焊工艺对同种材料进行焊合,不仅可以获得连续、均匀的结合组织,而且使Q235钢的组织得到明显的细化,夹杂物分布更加均匀,材料的强度大幅度提高,抗拉强度达800MPa以上.  相似文献   
132.
介绍修复甘蔗糖厂榨辊轴颈磨损和疲劳裂纹的手工电弧堆焊技术.经投入运行两个榨季,压榨甘蔗4.7×105t后,尚未发现异常,且堆焊层磨损量仅为0.3mm.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了45#碳钢固相渗础工艺和配方,用金相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等研究渗硼组织结构。结果表明:45#钢渗硼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优良的耐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能。通过调整工艺改变渗硼层厚度可满足工件不同使用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4.
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金相及俄歇电子能谱分析研究了碳钢离子注入Y,Cr元 素在海水,HF,H2SO4+H3PO4中的耐腐蚀改性作用.结果表明:稀土Y注入后 使碳钢耐水溶液腐蚀性能提高;Y,Cr复合注入使碳钢表面产生钝性,局部诱发小孔 腐蚀;Y在表面注入层均匀富集产生的非平衡态合金化作用是耐蚀性提高的主要原 因;注入过程中高能离子轰击引起的表层微观结构变化对耐蚀强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Y,Cr复合注入合金化的耐蚀改性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5.
136.
通过极化曲线探讨苯骈三氮唑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的缓蚀作用,用扫描电镜观察形成的表面膜形态,用红外光谱探讨表面膜的组成。实验表明,苯骈三氮唑对碳钢在溴化锂溶液中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中添加0.020mol/L苯骈三氮唑和0.20mol/L氢氧化锂显抑制溴化锂溶液对碳钢的腐蚀,其可能是在碳钢表面形成Fe-BTA吸附膜,阻滞阳极反应从而起到缓蚀作用。  相似文献   
137.
碳钢粉末渗铝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碳钢进行了粉末包埋渗铝试验,优化了渗剂配方及渗铝工艺。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渗铝层的相成分,并对渗铝层的微观组织和渗铝钢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使用3号渗剂的20碳钢的表面渗铝效果最好。20碳钢渗铝层内未出现高铝脆性相(FeAl3、Fe2Al5等),这有利于改善渗铝钢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20碳钢经渗铝处理后,其机械性能略有降低,高温持久性能明显降低,而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8.
利用电化学方法测定了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下的缓蚀性,初步探索了缓蚀剂烯丙基硫脲的吸附机理,并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缓蚀剂烯丙基硫脲和苯基硫脲缓蚀作用的差异,初步分析了缓蚀剂分子的结构对缓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9.
钨酸盐与苯并三氮唑协同缓蚀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挂片法研究了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 ( BTA)对碳钢的协同缓蚀作用。实验发现 ,在氯离子浓度为 1 .4× 1 0 -3mol/L的水中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对碳钢没有明显的协同缓蚀作用 ;在同样氯离子浓度的水中投加 6.2× 1 0 -5mol/L锌离子后 ,钨酸钠与苯并三氮唑总浓度为 1× 1 0 -3mol/L、Na2 WO4 ∶BTA=8∶ 2 (摩尔比 )时 ,碳钢的腐蚀速率比单独使用 Na2 WO4 或 BTA时有所降低 ,表明两者间有协同作用。利用 BTA溶液的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解释了锌离子的作用 ,根据极化曲线测定及碳钢表面膜的分析结果 ,对 Na2 WO4 - BTA-锌离子的协同缓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0.
采用平板堆焊的方法及高速摄像系统,研究了双电极钛钙型碳钢焊条的焊芯间距对焊接工艺和电弧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电极钛钙型碳钢焊条的焊芯间距是影响电弧电压的最重要因素。在焊接过程中,调节双电极焊条与工件间距对电弧电压的影响很小;随着焊芯间距的增大,电弧电压升高,焊条套筒形状由两边尖、中间凹逐渐变为两边凹、中间凸的形状,焊接电弧由小而集中变为大而分散。对于药皮质量系数为45.6%、直径为4mm的双电极钛钙型碳钢焊条(双焊芯),在电流为200A的条件下,当焊芯间距为1.2~1.7mm时焊缝成形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