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6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系统科学   68篇
丛书文集   147篇
教育与普及   476篇
理论与方法论   41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3656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7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120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利用分子间相互作用势模型对惰性气体原子在C60分子内所形成的化合物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惰性气体原子X的平衡位置及体系的稳定性,He,Ne和Ar原子的平衡位置在C60笼的中心,而Kr和Xe原子则在C60笼外比在其内部时体系更稳定,通过考察其附加原子半径大小,可以对附加原子与C60笼能否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提供预见性。  相似文献   
72.
通过固溶时效处理,研究冷变形、时效温度等因素对微合金元素V,Ti,Nb的碳氮化物沉淀析出行为和组织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变形试验钢的时效动力学曲线和未变形试验钢的时效动力学曲线具有相似的形状,预变形后达到的硬度峰值高,所需的时效时间缩短。预变形对含钒钢和含钛钢的碳氮化物析出动力学的影响很小,组织发生了再结晶并生成铁素体组织。预变形促进了含铌钢的碳氮化物较快析出,阻止再结晶,保持粒状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73.
常规处理工艺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混凝-沉淀-砂滤)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结果表明:常规处理工艺对CODMn去除效果较差,平均去除率为16.7%,且受到进水CODMn含量和水温的影响,水样CODMn含量高和水温高时,CODMn的去除率高;对NPOC的平均去除率为11.6%,效果较差;常规工艺对AOC几乎没有去除作用,多数情况下出厂水AOC浓度在氯的氧化作用下升高,平均增加55.3%;出厂水AOC平均为160.63μg/L,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  相似文献   
74.
沙丁胺醇(Sal)是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的一种,可作为畜禽的促生长剂,但Sal易在动物脏器中积聚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迄今已报道的沙丁胺醇的检测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气相色谱法[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3,4]等.然而这些方法都具有检测过程烦琐,检测时间长等缺点.本研究建立一个快捷灵敏地检测Sal的Nafion修饰玻碳电极方波溶出伏安法的测定体系,并且探讨了Sal在Nafion修饰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机理.1实验部分称取一定量沙丁胺醇(购自北京药品生物检定所),用Milli-Q超纯水溶解定容至10mL棕色容量瓶中,置于冰箱,…  相似文献   
75.
对黑土有机质特性空间分布的充分认识与了解,是管理好土壤养分和合理施肥的基础。应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黑土表层1100个样点的有机碳和全氮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19.25 g/kg和1.89 g/kg,从南到北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与纬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76。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黑土有机质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碳硫硅酸钙和钙矾石有着很相似的晶体结构及形貌,常规测试中容易将二者混淆.在分析二者物相结构的基础上,介绍和评价了电子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热分析、核磁共振等测试方法在碳硫硅酸钙型硫酸盐侵蚀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和不足.电子显微分析和成分分析的结合以及单一的热分析能初步判定腐蚀产物中碳硫硅酸钙的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很难区分二者,红外、拉曼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能确定硅氧八面体的存在,从而证明存在碳硫硅酸钙,因此研究中宜采用多种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77.
用PECVD方法, 以固定的甲烷硅烷气体流量比([CH4]/[SiH4] = 1.2)和不同的氢稀释比(RH = [H2]/[CH4+SiH4] = 12, 22, 33, 102和135)制备了一系列的氢化非晶硅碳合金(a-SiC:H)薄膜. 运用紫外-可见光透射谱(UV-VIS)、红外吸收谱(IR)、Raman谱以及光荧光发射谱(PL)测量研究了氢稀释和高温退火对薄膜生长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氢稀释使薄膜光学带隙展宽(从1.92到2.15 eV). 高氢稀释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经过1250℃退火后在室温下观察到可见光发光峰, 峰位位于2.1 eV. 结合Raman谱分析, 认为发光峰源于纳米硅的量子限制效应, 纳米硅被Si-C和Si-O限制.  相似文献   
78.
金管封闭体系热模拟条件下镜质体生烃动力学研究表明:活化能随镜质体类型、结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均质镜质体裂解活化能最高而基质镜质体活化能分布相对较低.而由不同类型镜质体裂解生成的甲烷均具有非常相似的碳同位素分布,热模拟早期δ^13C1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晚期逐渐上升,更高温度热解时保持平衡或略有下降.由此可见镜质体的热解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主要受时间、温度及总碳同位素值的控制,而镜质体结构及活化能分布对碳同位素分馏影响较小.早期δ^13C1下降的趋势可能是由于镜质体的不均质性或在不同的活化能区间^12C-^12C及^12C-^13C之间的活化能差值(△E)有所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9.
微电解处理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微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进行了脱色实验。对停留时间、pH、铁碳比、染料废水初始色度、活性炭表面处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用微电解法处理色度为800的染料废水,色度的去除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生理介质中苦参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在0.30~1.20V(相对于SCE)的电位窗口内及0.15mol/LNaCl水溶液中,苦参碱在0.92V附近产生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电极反应受扩散步骤控制.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苦参碱的峰电流与其浓度的关系,确定了浓度测定线性范围4.0×10-4~1.4×10-2mol/L,检测限为(4.0±0.02)×10-4mol/L.用该方法测定了相应药物中苦参碱的含量,相对偏差在0.6%以内,平均回收率为100.0%~101.0%,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