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3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3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244篇
教育与普及   3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0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38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24篇
  2008年   481篇
  2007年   440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276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7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3篇
  1944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一、应用复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理论解释滑坡现象的尝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及混沌理论等非线性科学 ,共同揭示了物质系统变化过程中的可逆与不可逆、有序与无序及这种矛盾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同时揭示了自然界物质系统如何从平衡到不平衡、从对称到非对称、从稳定到不稳定的演化和反演化的规律[1]。耗散结构理论认为 ,一个系统从初始的混沌状态出发 ,具有自催化能力的单元之间的竞争 ,能够通过一系列非平衡不稳定产生功能组织 ,而且“系统在获得时间的、空间的或功能的结构过程中没有外界特定的干预 ,我们便说系统是自组织的”。滑坡产…  相似文献   
32.
对"现代物流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代物流热”潮继房地产热、知识经济热、网络热、西部开发热之后 ,“物流热”显然又已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我国的沿海各大中城市纷纷厉兵秣马 ,向现代物流进军 ,欲夺物流之天下。上海提出着重发展3类物流和5个物流园区 ,把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 ,成为全球现代物流中心的枢纽之一 ;香港提出建成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 ;天津提出建设中国及东北地区重要的物流及信息枢纽和中国重要的国际性物流中心城市 ;青岛以建设北方国际航运中心为切入点 ,建成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服务网络 ;广东省已将发展物流产业作为经济领域四大主攻方向之一 ,深圳市…  相似文献   
33.
34.
本文阐述数学蒙难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给出其预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现代系统思想,论述及定义经济地域的概念及理论内涵,分析其成长的阶段性,成长的机理,成长与运动的关系,探讨经济地域成长的动力因素,导控机制及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6.
根据共价键理论,有机物的碳原子都是通过杂化轨道与其它原子成键的,通过不同条化方式:可呈四面体形、平面三角形和直线形等,所以,当碳原子之间或碳原子与其它元素的原子成键形成分子时,分子的几何图形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分子结构中不对称因素的存在或化学健的旋转受阻,产生构到异构和顺及异构。一定构型的分子,由C-Cσ键的旋转,相同构型的分子又产生了不同的几何图形,这样又有构象异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液压系统的爬行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推导,从而得到液压系统产生爬行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找出消除爬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现象的本质的矛盾及矛盾层次说——兼评“一分为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了本质的矛盾是一分为二的,现象的矛盾是“一分为多”的,一切矛盾都具有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39.
40.
农村问题研究的新视角--城乡环境差现象与理论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长期以来,农民创造的财富(除去自己较低水平的消费以外),通过或明或暗的渠道贡献给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及其它国家公共事业,表现为经济要素(指经济发展的各种必须因素,包括资金、资源、土地等)从农村向城市的过度转移。之所以称为过度转移,是因为这种转移严重损害了农村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造成了农村的相对贫困。一些学者认为,犤1犦犤2犦犤3犦这种转移的渠道主要有两个,即“剪刀差”和“存贷差”;两者与“三农问题”有密切的关联。不可否认,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抽吸,以及对农民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与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的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