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5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162.
介绍了一种汽油机的快速稀燃系统,并对该系统的喷油时刻,燃油调整特性,外特性及排气性能等进行了试验分析.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166.
在分析国内高级轿车润滑油生产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作者近年来进行高级轿车润滑油的研制情况,以及利用自制的固体润滑剂调配的一种汽油机油,本文以用户使用情况为依据,分析了该种润滑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7.
采用韦伯方程对火花塞辅助压缩点燃(SACI)燃烧过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形状系数(m)及其相关度(Rm)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确定了各工况的燃烧模式个数,并分别建立单、双和多韦伯方程进行计算.采用加权拟合法计算形状系数避免了燃烧末期由于燃烧模式改变对计算精度的影响,确定了双、多模式燃烧过程中燃烧模式分割点和燃烧持续期的计算方法.对比三种韦伯方程的计算结果可知:采用双韦伯方程即可保证各工况较高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的相关系数平方(R2)0.95;根据单、双韦伯方程计算精度间的差异,提出了基于试验数据的燃烧模式确定方法,并验证了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8.
单区放热率算法广泛应用于汽油机燃烧放热诊断,但比热比和传热难以被合理估计,影响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在单区放热率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考虑传热影响的比热比估计方法:计算压缩和膨胀期间的多变指数,在燃烧区间内基于工质温度对其插值以获取变化的比热比,用于总放热率的计算.从循环释放能量和燃烧控制参数的角度出发,使用汽油机试验数据将其与现存方法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计算的循环累计放热总量更加精准,燃烧终点提前,且燃烧控制参数间的相关性得到明显改善.此算法能更加准确地描述缸内燃烧历程.  相似文献   
169.
在Elbert Hendricks和Seyed Ali Jazayeri建立的汽油机平均值模型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基于转矩平衡的汽油机平均值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在稳态工况和动态工况的仿真结果,并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试验验证.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0.
为探究直喷发动机第二次喷油时刻、两次喷油比例对燃油蒸发与混合气形成质量的影响,在一台汽油缸内直喷(GDI)发动机进气门早关(EIVC)米勒循环单次喷射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在两次喷油量相同的情况下,设计了7组不同的第二次喷油时刻方案,并在最优喷油正时的基础上,设计了6组不同喷油比例的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压缩冲程中后期,缸内湍动能随着喷油重心的后移而增强;随着二次喷油正时的推迟,更多的燃油附着位置从活塞顶部转向缸套表面;当二次喷油正时为进气上止点后150°曲轴转角、喷油比例为2∶1时,附壁油膜蒸发效果最佳,点火时刻缸内残余油膜量最少,较原机下降95%,并且该条件下当量比分布良好,在火花塞附近形成了当量比为1.3的微浓混合气,有助于火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