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92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223篇
系统科学   225篇
丛书文集   419篇
教育与普及   45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3篇
现状及发展   79篇
综合类   10276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69篇
  2020年   174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28篇
  2011年   828篇
  2010年   856篇
  2009年   845篇
  2008年   949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512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07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东北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集成优化采暖技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阜新地区低能耗生态农宅和传统住宅为研究对象,运用现场实测的方法,从采暖源散热面温度分布、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及经济性评价等方面对采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集成优化采暖技术在冬季的采暖优势.生态农宅冬季室内环境要明显优于传统住宅,虽然生态农宅初投资增加了18%左右,但每个冬季大约可节省3t的采暖用煤.生态农宅模式符合可持续建筑理念,为东北地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胁迫生态学及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为解决生态退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基于DPSIR模型,通过对西北典型区域甘肃省进行生态胁迫研究,结果表明:嘉峪关市生态环境胁迫指数最高且有上升趋势,亟待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天水、兰州、武威三地近十年来生态胁迫指数有所下降;以上三地近期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较为重视,并有所成效,但仍然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区域内的环境状况;陇南市和甘南州生态胁迫较小,趋势平稳。以上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因此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由于草场退化加速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其生态环境仍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应加快以上地区生态恢复的步伐,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3.
基于苏州2006-2010年相关统计资料,分析当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方面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结果表明,苏州人均土地面积持续降低,生态亏损严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空间利用效率不高;耕地量质同降,粮食安全遭受威胁;生态空间相对稳定,生态效益低;中心城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人居环境有待改善。为此提出转变城市化发展模式、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强城市生态空间建设、优化中心城区土地空间布局等推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4.
中国自然植被物候特征遥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土地覆盖分类数据以及植被-气候分类或分区数据均未考虑各类型或各分区单元内的植物物候差异,也没有排除各分区单元内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区域,从而不利于单独考察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的相互作用关系.本文基于1km分辨率的多年SPOT-VGT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时序数据,首先依据植被信号强度、植被季相变化强度以及受人为干扰程度将中国自然植被按物候特征划分为极明显、明显、较明显和其他4个一级类别;并进一步利用能够较好反映NDVI时序数据形状特征的光谱角余弦作为相似性测度方法,根据物候相似性对极明显、明显、较明显这3个一级类别分别聚为9、15、7个二级类别;最后采用7个物候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评价分类效果.结果表明,同已有的植被-气候分类或分区数据(生物气候区、生态区、植被区划、IGBP土地覆盖分类、生态物候区)相比,本文构建的植被物候二级类别具有更为一致的物候特征,该物候分类结果可为植被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拟、植被物候地面监测站点选址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草海湿地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3S"技术和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以及景观生态学理论,采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模型评价了1992年、2000年和2013年3个时期贵州草海湿地生态脆弱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草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功能较为完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退化。草海湿地生态系统景观基本完整的面积比例由1992年的70.56%减少到2013年的66.26%,湿地景观基本遭到破坏的面积比例由1992年的12.11%增加到2013年的13.38%。  相似文献   
996.
海洋环境管理是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和公共行政研究的前沿和重要发展趋势。生态文明是符合全球生态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指导理念,生态文明作用于海洋环境管理的实现条件主要分为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制度文明及产业文明4个方面。研究生态文明视域下海洋环境管理实现条件,将对海洋环境管理的完善和提升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健康、高效、文明的生态城市是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代表着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但由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建设中存在诸多问题。生态城市建设必须按照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准则,强化政府责任、发展生态经济、加强科技创新、鼓励公众参与,才能真正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降雨量级和强度对秦岭油松林林冠截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2008年生长季,以秦岭中山地带主要植被类型天然次生油松林为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观测方法,研究不同降雨量级和降雨强度对林冠截留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降雨年度差异较大,干湿季表现明显,各月间分配不均,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10月.低雨量级和小雨强降雨事件频发,但占总降雨量的比重较低;高雨强和大雨量级的暴雨、大暴雨时有发生.2006—2008年林冠平均截留率分别为32.9%、33.0%和33.6%,不同年度间变化不大;单次降雨事件间截留率变幅较大,2006—2008年截留率最小值分别为11.0%、11.4%和7.8%,最大值分别为64.4%、72.5%和74.6%.林冠截留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林冠截留率在不同降雨量级和降雨强度下,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降雨量级或降雨强度的增高,截留率呈递减趋势.降雨强度相同时,截留速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降低;降雨量一定时,截留速率随降雨强度的增高而增高.当降雨量足够大时,平均截留速率越高,林冠达到饱和截留量所需时间越短.随着林冠截留量逐渐接近饱和状态,林冠对大气降雨的截留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999.
论文通过论述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生态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的特点,分析岷江上游地区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经济均衡问题,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的方法对该流域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岷江上游水资源生态足迹应从水量、水能和水体三方面资源满足流域的直接需求,提供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全面保护三方面直接供给,从而全面推进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生态产业链的库布其沙漠沙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管理研究》2015,(5):55-58
库布其沙漠以广阔的草原和多变的自然环境条件,成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中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之一,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作为黄河泥沙和沙尘暴的主要沙源地,影响着中国北方和内蒙古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经过40多年各方面的努力,库布其沙漠治理取得巨大成绩,形成以沙产业带动规模治沙的"库布其模式"。库布其沙漠沙产业发展规模大,发展状况好,初步形成了沙产业体系。但沙产业链条短,联结机制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区较少。在对库布其沙产业及生态产业链分析基础上,提出建立沙产业集群的三种模式。对推进沙产业由专业化集聚向产业链集聚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和沙漠稀缺资源循环利用,降低沙产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沙区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