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7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6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蛋白质折叠过程模型研究一直是蛋白质折叠研究领域的热点课题.就这个问题,提出描述蛋白质折叠过程的拟蛇模型.并且提出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所有蛋白质空间结构都可以通过2种类型函数构造出来,此外,还从理论方面来证明该模型是可行和正确的:通过与其他蛋白质折叠过程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拟蛇模型所构造的空间结构能量值最小、相似度最好.进而说明拟蛇模型在描述蛋白质折叠过程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开辟了研究蛋白质的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2.
利用SRAP标记对不同地理区域的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 BtlSenberg et strand 1906)种群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生态因子对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的自然种群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生境的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海拔和积温是影响拟环纹豹蛛种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3.
拟环纹豹蛛求偶和交配行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环纹豹蛛Pardosa pseudoannulata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室内求偶和交配行为进行了详细描述.雄蛛第1对步足水平前伸高频颤动及雄蛛触肢“划浆”式动作是其典型求偶行为.雄蛛触肢上黑白相间的毛丛在求偶中可能具重要作用.第1对步足水平前伸,同时身体平卧地面为雌蛛典型性接受行为.拟环纹豹蛛交配成功率为74.23%,完整交配一次雄蛛左右触肢器分别插入1次,基血囊膨大多次.交配前求偶潜伏时间、求偶持续时间和交配持续时间平均分别为31s、4min32S和26min49S.拟环纹豹蛛雄蛛可进行多次交配,而雌蛛单次交配.雌蛛具同类相食习性,交配前和交配后雌蛛同类相食率依次为9.28%和16.18%.  相似文献   
84.
相对空中同构无人系统,空地异构无人系统的运动能力、资源载荷、作战场景等异构性质会导致约束条件增多,使求解模型计算量显著增加,协同作战任务的建模和大规模问题的高效求解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无人系统完成任务的时间、路径代价、侦察收益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无人平台续航能力等约束条件,合理构建了空地异构无人系统侦察任务的多目标规划模型;针对具有多威胁区的城市作战环境,考虑无人平台任务路径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分别提出了无人机和无人车改进A*算法路径规划策略。针对蛇优化算法(snake optimizer,SO)优化效果不稳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结合粒子群算法和遗传算法提出了改进蛇优化算法(improved snake optimizer,IMSO);通过Python语言进行了仿真验证和与现有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优越性。不同算法在由小到大的3种任务载荷设置下独求解10次,IMSO的平均目标函数值分别为SO的100.11%、108.99%和110.01%,可以看出IMSO能多次跳出局部最优,算法的稳定性、最终适应度值均好于SO,在较大规模问题的求解上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5.
:利用活体观察、蛋白银染色技术及银浸法对阔口游仆虫的活体、纤毛图式和银线系做了研究 .其结构特征如下 :额腹 :横 :尾一缘棘毛按 9:5:4模式排列 ;口围带小膜平均为 48片 ;背触毛多为 8 9列 ,其中背触毛列约含 1 8对毛基粒 ;大核“з”或“C”型 ;银线系为典型的“double eurystomus”型 .文中另对属内相近种作了形态学比较  相似文献   
86.
滚切修复喷焊齿轮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CrNi为基体材料的报废齿轮齿面喷焊镍基自溶性合金后通过几种滚刀滚切出正确齿形,对齿轮进行修复的对比实验,找出了滚刀的磨损规律,摸索出了用不涂层的加长滚刀并采用窜鼠、对中等工艺措施及合适的切削用量能较好地滚切出喷焊齿轮齿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87.
包囊游仆虫细胞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化分级抽提,并结合DGD包埋 去包埋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显示,包囊游仆虫营养细胞和休眠细胞中,均存在由直径10 nm左右的单根纤维及单根纤维聚集成的纤维束为结构单元形成的类中间纤维细胞骨架体系.其中,营养细胞的类中间纤维构成的细胞质三维网架,在细胞膜内缘以较密集的纤维网占有了整个表质层,在表质层内缘的细胞质深部纤维形成较松散的网络,网内常见附着有细胞器及一些电子密度颗粒;核纤层位于大核核膜内缘,纤维紧密聚集成网;核骨架纤维网分布比较致密,未见有电子密度颗粒附着.休眠细胞中含有与营养细胞相似的纤维网架结构,但位于细胞内不同层次的纤维网比营养细胞中的同种结构要致密得多,这可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时细胞大范围的收缩有关.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休眠细胞包囊壁的内层壁中也观察到相似于中间纤维的纤维网络,其纤维网均匀和致密地分布在整个包囊壁层中.电泳图谱显示,纤毛虫形成包囊后,保留了营养细胞中的部分蛋白条带,失去了部分条带,新产生了一些特异的条带.结果表明,包囊游仆虫的类中间纤维 核骨架体系,是细胞在营养条件下和休眠状态下都稳定存在的结构,它可能起到比微管类骨架更重要的作用.并且休眠细胞中该体系产生的一些特异蛋白条带,可能是纤毛虫休眠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蛋白.  相似文献   
88.
《大自然探索》2006,(6):63-65
蛇阴险可怕,它们不动声色的游动总给人以一种冷嗖嗖的感觉,因此在自然界鲜有天敌。但是,很多种类的猛禽却敢于与蛇叫板,有勇气也有能力给予蛇致命的一击。非洲稀树草原上生活的蛇鹫就是它们中的佼佼者,而蛇雕、笑隼、短趾雕也是高超的捕蛇能手。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