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21篇
丛书文集   97篇
教育与普及   8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0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337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蟠龙探区长2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查明低孔、低渗砂岩储层非均质性的原因,对该类油藏的研究、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蟠龙探区上三叠统长2砂岩进行了沉积相、砂岩岩石学和成岩作用及储层物性演化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其物性受沉积相、裂缝发育程度与规模、砂岩碎屑成分及成岩作用的控制,辫状河河心砂坝中细-细砂岩具有较高的孔隙度(平均13.5%)和渗透率(平均16.656×10-3μm2),曲流河天然堤粉细砂岩和细砂岩的孔隙度(平均11.2%)和渗透率(平均7.085×10-3μm2)较低;埋藏压实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使平均孔隙度丧失23.3%,胶结作用使平均孔隙度丧失6.4 %,碳酸盐是砂岩孔隙度丧失的主要胶结物;次生溶解作用是物性得到改善的重要途径;裂缝(平均1.8%)对砂岩渗透率的提高起了重要贡献。认为裂缝是导致砂岩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和影响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2.
煤储层的吸附特征实验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煤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等温吸附实验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煤的吸附性能受到煤的变质程度、储层温度、储层压力以及煤中水分类型及水分含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实践证明实验结果接近现实。本实验获得的参数对煤层气资源的选区、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3.
本文研究汞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苗膜脂过氧化水平,细胞膜透性,保护酶(CAT、SOD)、POD)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浓度的升高,细胞膜脂质的氧化水平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CAT活性降低、POD、SOD活性 升高,组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  相似文献   
54.
在成功制备了(^99mTc〈N)^2+核的基础上,通过配全交换反应制得放化纯大于95%的^99mTcN-TBL^99mTcN-TBI在制备后室温放置9h放化纯不变,分配系数P=50.52小鼠实验结果显示:^99mTcN-TBI,^99mTcN-TBI和加叶温-80的^99mTcN-TBI(T)有明显不同的生物分布,特别是^99mTcN-TBI(T)的早期肝摄取低,在静注后5min心肝比为1.15,  相似文献   
55.
文章叙述了活性炭法的基本原理,并且讨论了该方法在川北砂岩地区勘查深部铀矿和探测隐伏断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爆破现场的勘察和检测,从强度和断裂的观点出发计算、分析了某厂蒸发器爆破的原因并进行了缺陷评估,从而为该设备设计、制造及安全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7.
讨论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的粒度特征,在对14口岩心井300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粒度参数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河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河流,其粒度在垂向上的变化速率不同,直接影响到砂体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58.
系统地综述了油藏地球化学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主要研究内容:(1)储层孔隙形成的有机一无机反应及储层孔隙分布预测;(2)油藏地球化学描述与油藏注入史的研究;(3)油气田开发动态的地球化学监测技术;(4)油田开发中油-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深入研究油藏地球化学,对于剖析储层特征与油藏注入史,认识油藏流体性质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寻找新的油气聚集带,监测油气田开发动态、提高油气田的产能和最终采收率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9.
牛屠油田东营组马圈子油层为牛居油田主要油层。该油层沉积相环境为一套河湖交互相.陆上辫状河沉积砂体可划分为河道底部沉积单无和河道充填砂坝沉积单元;水下辫状河道粒度变细,河道砂坝发育较差,并向曲流河道转变.除水下河道砂体外,还发育与河道伴生的砂坝和砂席.这些砂体形成了重要的层状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60.
论述了吐鲁番-哈密盆地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孔隙类型。认为辫状河三角洲是辫状河进积到滨浅湖而成的粗粒三角洲,其水上部分为辫状平原,主要由辫状河道组成,水下部分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二者呈三层叠置,其骨架主要为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由于其储集体分选较好,粒度较粗,泥质含量较低,各个岩相侧向连续性较好而具有极大的油气储集潜力,是今后油气勘探不可忽视的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